曾几何时,提起日本,我们想到的是它作为经济大国的光辉形象。然而,现实总是无情的,日本在经历了著名的“失去的30年”后,似乎并未能从持续的经济低迷中彻底走出。而这种局面,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看上去也没有轻松改观的迹象。
要理解日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得先回顾一下历史。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经济一度势如破竹,被誉为即将赶超美国。不过,这种繁荣状态在“广场协议”后戛然而止。此后,日本陷入了长达数十年的经济停滞,被称为“失去的30年”。如今,连经济总量排名第三的位子也已被中国取代。
更讽刺的是,在全球竞逐中,日本不仅被德赶超,也渐逼近印度。今年上半年,德国经济总量已领先日本18%,两者此消彼长下,未来年度数据结果几乎没有悬念。而对日本而言,最让人担心的莫过于印度的追赶。
今年上半年,日本经济总量相对印度仅剩105%,预计到2024年上半年这一差距将缩小至4.9%。以印度目前的增长态势来看,日本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只是时间问题。这显然是日本难以接受的事实。
面对如此窘境,无论是谁执掌日本政府,振兴经济都成了头等大事。而现任首相石破茂也不例外,他深知稳住经济是其施政的重中之重。但问题在于,日本与美国的复杂关系成了横亘在日本发展道路上的巨大障碍。
提到美国与日本的关系,“亲密盟友”这个标签是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然而,经济利益上的争夺却让这对“盟友”显得有些塑料。
当前,美国为了脱困,不惜借助所谓的“美元潮汐”收割全球经济,而日本自然成为了首当其冲的目标之一。
近期,日元兑美元汇率大幅下滑,达到10%的贬值幅度。这一变化无疑是雪上加霜,增加了日本的进口成本,并严重影响本已脆弱的制造业。
日元的贬值使日本面临输入性通胀的压力。制造业成本飙升,国内物价上涨,而原本依赖出口经济发展的模式也受到打击。对于石破茂政府来说,如何稳定日元汇率、防止恶性通胀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面对此类挑战,石破茂果断采取了一些举措。近日,日本与中国续签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34000亿日元,有效期三年。这意味着,中日两国将在金融和贸易上进一步加强合作。这一举动不仅体现出日本期望通过亚洲市场实现经济复苏的意愿,也有助于缓解其国内外汇压力,平抑通胀。
但此举同时也引发了美国的不满。为何?自布雷顿森林体系以来,美元在国际上的霸权地位一直是美国维持全球影响力的重要工具。
任何威胁到美元霸权的举动都会被美国严厉打击。长期以来,美国“去工业化”进程让其愈加依赖金融市场和美元的主导地位。因此,哪怕是同盟国也难逃美国的经济施压。
历史上,此类事件屡见不鲜。欧元问世之初,欧洲便接连经历波澜。而对于石破茂而言,他恐怕也冒着不小的风险。2012年,日本曾尝试与中国进行类似的金融合作,但最终日本不得不承受来自各方的复杂压力。
就在中日协议重启不久,石破茂便遭遇了巨大的政治危机。其所在自民党在众议院选举中大败,只获得215个席位,未能占据半数。
这一结果给石破茂的政治前途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而立民党则趁势崛起,其领袖野田佳彦扬言要挑战石破茂的首相地位。更具戏剧性的是,使自民党落败的竟是一起令人匪夷所思的“拿回扣”丑闻。
石破茂的对美政策被认为是其内外交困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上台后重组内阁,引入不少亲华派官员,并提出一些对美国不那么“友善”的合作意向。这些举动显然不符合美国动辄以“霸主”姿态介入他国内政和外交的惯性。
在日本国内,美国被视为“可靠的大哥”,许多日本人乐于继续保持这种“既依赖又合作”的关系。
在这种格局下,石破茂的大胆政策注定引起多方不满。而美国能否允许日本在亚太地区寻求更大自主权,也值得怀疑。
看未来,美日关系的发展显然将继续受到全球政治风向的影响。2024年,美国将在新一轮大选中决定下一任总统,若民主党候选人哈里斯当选,很可能延续拜登时期的对日政策。而如果特朗普卷土重来,则可能加强对日本的经济施压。
当前,日本需要克服的挑战很多。无论是应对内部经济衰退,还是处理与美国之间的关系,抑或是寻找新的外交和经济伙伴,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同时,日本在亚洲乃至世界舞台上将扮演何种角色,亦是在此次变革中需要重新思考的课题。
石破茂所在的政坛若无法有效平衡这些复杂关系,那日本有可能再次陷入频繁更替首相的“政治漩涡”。在全球新经济格局下,日本欲重拾往日荣光,还需付出更多努力并打破旧有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