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之后,中国政策出现了重大转向,一系列增量政策相继推出,旨在稳定市场信心并推动经济向优向好发展。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在2024年第十五届慧眼中国环球论坛上,对此次政策转向进行了深刻解读,强调了政策调整的决心和深刻内涵。
刘元春指出,本轮政策调整不仅仅是短期扩需求的方案,而是包含了大量的改革和结构调整方案,形成了一个“鸡尾酒式”的组合模式。这表明政策制定者希望从根本上改变行为模式和激励体系,体现了政策调整的决心和深刻内涵。
在房地产市场方面,刘元春认为,房地产的稳定是稳定预期、企业和信心的焦点,也是扩大内需的前提。目前,一线房产和头部企业已经基本稳定,中国房地产的触底进程已经全面开启。
刘元春提到,央行推出的回购再贷款政策和借贷便利及资产抵押政策,标志着央行通过间接渠道进行资产购买的开始。这些政策工具旨在纠正资本市场定价的扭曲,鼓励大股东回购和机构者增持,为中国资本市场构建了一个可见的底部。
央行的入市纠正措施,特别是鼓励大股东回购和机构者增持,为中国资本市场构建了一个不允许普遍性、持续性破净现象的底部。这一举措对于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和投资者行为的理性回归具有根本性作用。
在扩大内需方面,刘元春强调,扩消费是在社会建设和民生建设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不是简单的政策扩容。促进消费的关键在于未来收入的提升和资产负债表的全面修复。
尽管股市近期出现了跌宕,但刘元春提醒,央行宣布的政策尚未完全实施。一旦政策资金到位,市场的反应可能会与普遍理解的逻辑不同。他强调,这些政策不是简单的短期刺激,而是包含了改革和结构调整的长期方案。
刘元春解释了政策转向的背景,包括经济增长不达标、存量政策效果不佳、地方政府财政困难以及对中国经济问题的新共识。他指出,这些新现象和问题促使政策制定者进行了重大调整。
刘元春认为,这些政策不是短期的急救措施,而是标志着财政货币政策框架的转向。特别是央行通过间接渠道进行资产购买的先河,以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定位上的重大调整,都预示着未来政策的持续和增量。
尽管市场对政策转向的反应不一,但刘元春强调,政策的实施将对市场产生深远影响。他预计,随着政策的逐步实施,市场将看到更多的增量政策,以巩固当前的政策导向。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