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股市回调,市场担忧情绪再度蔓延。
11月21日,A股放量大跌,上证指数下跌2.45%,报收3834.89点,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下跌3.41%、4.02%,全市场近5100只个股下跌,前期高歌猛进的AI、芯片、锂电等热门板块集体调整。
在市场调整之际,大量资金却在借道ETF越跌越买、逆势加仓。多家基金公司认为,美联储降息预期下降、AI泡沫担忧升温等外部因素是近期市场回调的主因,导致海外悲观情绪传导至国内,但在国内科技产业和反内卷政策支持下,中国资产“慢牛”仍然可期。
超700亿资金借道ETF逆势加仓
近一周以来(11月17日至11月21日),股市出现了明显调整,其中上证指数单周跌幅3.9%,深证成指单周下跌5.03%,创业板指和恒生科技指数更是大跌5.96%、6.28%。
同时,前期的高景气赛道更是领跌市场,申万焦炭、光伏设备、电子、电池、化工等行业指数单周跌幅超10%。
但就在市场调整之际,大量资金却在借道ETF越跌越买、逆势加仓。
Wind数据显示,全市场股票型ETF在近一周获得了超700亿元的资金净流入,其中南方中证500ETF、易方达创业板ETF、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华夏科创50ETF、华夏恒生科技ETF等多只宽基ETF均获得了单周超30亿元的净流入。
而仅11月21日市场大跌当天,便有超400亿元资金借道ETF“抄底”。其中,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获得了约40亿元的单日净流入,南方中证500ETF、易方达创业板ETF、华夏科创50ETF等宽基ETF的单日净流入超20亿元。
不过另一方面,电池、银行、通信、煤炭等热门板块的行业ETF呈现小幅净流出的态势。
外部因素扰动是主因
对于近期市场回调的原因,多家基金公司认为,外部因素扰动是主因,市场对美联储12月降息预期明显下降,叠加AI泡沫担忧升温,导致海外悲观情绪传导至国内。
华宝基金认为,11月21日市场行情下跌受外围市场影响较大:一是美国公布就业人数超预期增长,但失业率却意外升到四年来最高,市场对美联储12月降息方向仍不明朗。二是美联储理事库克表示处于历史高位的资产价格会出现崩跌风险,叠加AI泡沫担忧并未完全缓解,美股大跌可能引发流动性危机,导致亚太市场交易情绪下降。三是中日地缘摩擦反复,市场风险偏好受到一定影响。
具体到行业层面,周期、成长跌幅较大,有色金属、电力设备和基础化工等行业表现靠后,消费和金融则相对稳定。华宝基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AI泡沫担忧并未完全缓解,叠加美联储降息方向不明朗,隔夜美股大跌,导致A股科技相关的上游电力设备和资源品,以及电子、通信板块11月21日领跌;从概念上看,锂矿、锂电正极、盐湖提锂等前期涨幅较高的板块11月21日回调较多。此外,受谷歌旗下图像生成工具Nano Banana 2更新上线带动,市场对大模型的利好有所反应,传媒板块相对具备韧性。
摩根士丹利基金也认为,近期的市场下跌主要来自外部因素,将美股悲观情绪传导至中国市场。
该公司指出,近期美联储货币政策及科技泡沫担忧持续扰动市场,10月份美联储议息会议之后投资者对美联储在12月降息的预期非常高,但由于美国政府一度停摆,部分就业数据缺失,而美联储将于12月中旬进行下一次议息会议,投资者担忧货币政策决策者缺乏充足的依据进一步降息,而可能选择暂时按兵不动,根据CME FedWatch数据,美联储12月份降息概率下降至35%左右。同时,自10月份以来AI泡沫的担忧持续加大,尽管近日NVIDIA的财报及未来指引均显著向好,但未能打消这种担忧。
“调整的核心驱动力源于外部市场的预期扰动。”财通基金也表示认同,美国公布的9月非农数据呈现强烈矛盾性,非农就业人数大幅超出市场预期,显示劳动力市场韧性仍存,但失业率同步攀升至周期新高,数据的矛盾性特征加剧了美联储降息决策的难度性,流动性收紧担忧升温和避险情绪直接引发美股高开低走,为全球市场奠定阶段性谨慎基调。
财通基金指出,值得注意的是,美股科技股情绪传导进一步放大调整压力。美股头部科技公司财报超预期却反向走弱,打破“业绩利好支撑股价”的惯性逻辑,反映短期流动性收紧预期对成长股估值的阶段性压制作用,这种情绪快速传导至A股。
中国资产“慢牛”仍然可期
展望后市,多家基金公司从美联储政策、AI资本投入与产出、国内流动性和基本面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分析。
首先,对于美联储货币政策,摩根士丹利基金认为对市场未来的走势影响不会加大,市场已经定价年内不再降息,但考虑到美国通胀表现温和、失业率上升,12月份降息并不能完全排除,降息预期存在回摆可能,中期长期看,美联储降息周期并未终止。
其次,对于AI资本投入与产出的平衡性问题,摩根士丹利基金认为最悲观情景是资本投入过度超前,但随着AI应用的不断推出,使得投入与产出达到平衡,同时AI的长期发展趋势并未改变。
具体到国内股市,华宝基金认为,中国资产正处于重估的趋势中,若市场短期上涨较快或导致波动加大,短期回调不改长期向好趋势,后续市场预计仍将走出“慢牛”趋势。该公司从短中长三个视角进行了详细分析:
从短期视角来看,在股市微观流动性相对充沛的驱动下,A股市场有望维持相对强势。虽然短期股市更容易受到市场资金和情绪影响,但在科技产业政策催化下,更多增量资金提升市场活跃度,叠加近期股市的“赚钱效应”,居民存款或逐步成为股票市场资金新的来源,公司对中国市场有望走出“慢牛”的看法保持不变,上升动力或仍可持续。
从中期视角来看,市场持续走强或需要宏观政策和科技产业逻辑进一步配合。一方面,部分新兴的科技产业正凭借技术进步的手段,通过优质供给创造新增需求,AI、机器人等产业正在经历“0到1”的技术商业化关键窗口期。另一方面,光伏、钢铁行业已经迎来了“反内卷”政策落地,若部分行业供给加速出清,股票估值或将进一步修复,后续需要观察在宽信用和经济需求端的政策节奏,若能从供需两端“双管齐下”支持实体经济,预计传统经济相关板块或迎来系统性重估。
从长期视角来看,基本面是决定股市走势的根本因素,房价“止跌回稳”“反内卷”政策效果显现,叠加科技产业逻辑兑现业绩或助力A股市场持续走牛。首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租售比回升以及实际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也有助于房地产市场、地产链等周期板块基本面可能逐步企稳。另外,AI算力、机器人零部件、创新药等高端制造科技领域,部分环节已开始兑现业绩,随着未来技术进步推动更多领域商业化,预计AI应用等方向或将迎来业绩支持。
责编:杨喻程
排版:刘珺宇
校对:吕久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