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在2026年秋季高考不到200天之际,备受关注的新增院士名单公布。新当选的144名两院院士名单公布,其中中国科学院7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71人,共有86位来自46所高校。其中,985高校当选院士50人,占总当选人数的34.7%,涉及25所985高校;211高校当选28人,占总人数19.4%;非“双一流”高校7所共当选8人。

在25所985大学中,清华、北大和华东五校共有31人当选院士,占总当选人数的21.5%,几乎包揽四分之一席位,其中,清华大学增选8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1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共计9位,位居全国首位;北京大学以6位两院院士增选总数,位列第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增选5位两院院士,赶超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这几所排名靠前的名校,位居第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分别增选4位两院院士,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增选3位两院院士。

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各新增2位院士,复旦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国防科大等各有1人当选。
略显遗憾的是,两年一度的院士增选,有14所985大学“挂零”,分别是:东北高校群: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西部高校: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其他地区: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在其他双一流大学中,北京协和医学院实力强劲,达到3人,位居第一;接下来是北京科技大学,各有1人当选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也有2人当选,南方科技大学、山西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各有1人当选。
在非“双一流”高校中,首都医科大学增选2位两院院士,天津科技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海军工程大学、海军潜艇学院、陆军工程大学分别增选1位两院院士。

众所周知,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方面和工程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称号,院士制度是党和国家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导向,凝聚优秀人才服务国家设立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次两院院士增选突出国家战略需求导向,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今后人才培养趋势和高考志愿填报也是重要的参考方向。
2025 年院士增选明确倾斜三大方向,这些领域将成就业 “黄金赛道”,一是前沿交叉领域,包括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等,新增院士占比38%;二是国家急需,涉及能源安全、生物医药、高端装备;三是传统升级,土木、机械等传统工科与 AI 融合,焕发新生机。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