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漫过江西抚州金溪的山岗,3.2万余亩黄栀子迎来了丰收时节。连绵的山坡上,金黄果实压弯枝头,宛如撒落山野的“碎金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挎篮采摘的农户、穿梭田间的运输车、轰鸣作响的加工设备——从枝头到车间,这一颗颗小小的黄栀子,正承载着千家万户的期盼,奏响了一曲热闹的丰收乐章。

鲜栀子的“蜕变之旅”
走进琅琚镇霞路村德胜农业加工厂,浓郁的栀子香气裹挟着蒸腾的热浪扑面而来。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碌地将刚运抵的鲜栀倒入传送带,这些饱满的果实即将开始它们的“蜕变之旅”。
“鲜果采摘后的处理必须争分夺秒。”金溪德胜农业总经理吴胜朝指着正在作业的蒸汽炉介绍,“杀青是关键环节,能有效锁住鲜果的色泽,保证其品质。”透过观察窗,可见鲜栀在蒸汽中翻滚,由青涩逐渐转为透亮的金黄。
车间的另一端,工人们正将蒸煮后的黄栀子均匀铺展在竹篾晒席上。偌大的晒场里,木耙翻动间,金黄果实铺就一片灿烂,水汽在阳光下蒸腾如雾——这是黄栀子变身的第一步,也是决定品质的重要环节。

老手艺的“现代革新”
“以前蒸煮全凭老师傅的经验,火候难掌控,品质不稳定。”技术主管吴斌站在新引进的智能化蒸烘一体生产线前,道出了产业升级的初衷。
如今,这条智能化生产线成了车间的“定海神针”。电子屏上实时显示着温度、时长等参数,工人们只需设定相应程序,机器便能自动完成蒸煮、烘干等工序。
“早熟果和晚熟果的质地不同,需要的处理工艺也各异。”吴斌指着控制面板介绍,“现在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批次果实的特性,精准调整工艺参数,确保每一批产品的品质稳定。”现在,日处理能力达到以往的3倍至4倍,且能耗更低、更环保。

小果实的“大作为”
“这可不是普通的山野果实,而是我们致富的‘黄金果’。”谈起黄栀子带来的变化,吴胜朝算了一笔账:一亩地可产鲜果约500公斤,加工成干果后,亩产值可达6000元以上,效益远超传统作物。
更令人欣喜的是,这颗小小果实已串联起完整的产业链。目前,金溪县13个乡镇的4000余户农户参与黄栀子种植,22个加工点遍布各村,形成了从种植、采收、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体系。预计2025年,金溪黄栀子产业年产值将突破9200万元,带动农户户均年增收8000元。
从无人问津的山间野果,到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黄栀子用它那抹动人的金黄,描绘出一幅“小果实撬动大产业”的生动图景,让农户的日子,如熬制好的栀子酱般,愈发甜蜜醇厚。(来源:金溪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