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圈来了一股活水。
投资界-解码LP获悉,杭州润苗基金正式成立,首期规模20亿元,存续期限长达20年,将专注提供早期直接投资乃至“第一笔投资”。
着眼于创业“最初一公里”的现实困境,我们看到各地政府开始发力种子基金。往早走,更早一些,这样一幕影响深远。
首期20亿
存续期20年创下纪录
信息显示,该基金首期规模20亿元,由杭州市政府直投、杭州资本管理。聚焦“投长期”和“投硬科技”,其存续期限长达20年,创下国内政府主导型早期科创基金的纪录。
据悉,润苗基金投资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企业设立不超过5年;人员规模不超过100人或估值在1亿元以内;产业方向契合杭州“296X”产业体系、“5+5+X”产业领域。
具体而言,投资对象必须是处于技术研发或产品雏形阶段、开放融资在A轮之前的早期项目。单笔投资原则上不超过500万元,且不控股,以“参股不控盘”的方式陪伴企业成长。
运作机制方面,基金引入外部专家参与投决,并建立尽职合规责任豁免机制,不以单一项目或年度表现作为绩效考核唯一依据,切实鼓励团队“敢于投早、愿意陪跑”。
而在投资接力上,基金将强化与“3+N”杭州产业基金集群及社会投资机构的协同,构建“润苗基金、科创基金、创新基金、并购基金等基金矩阵接力投资”机制,旨在为获得“第一笔投资”的企业铺平后续融资道路,形成良性发展梯队。
那么,项目从何处来?除各部门、高校、院所、孵化器等推荐外,“杭创E站”平台上“杭创分”较高的项目、各类大赛优胜团队乃至社会自荐项目,均可进入基金视野,构建起“多路汇聚、优中选优”的项目发现机制。
杭州为“润苗计划”设立了量化目标到2027年,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5万家、“好苗子”企业3000家、高新技术企业2万家,同时还要培育“新雏鹰”企业300家、科技领军企业100家,形成科技型初创企业“铺天盖地”、科技领军企业“顶天立地”的“金字塔”形企业梯队。
根据计划,润苗基金将面向全市3.4万家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扶持6000家“种子”企业和每年遴选的1000家“好苗子”企业,基金年均投资超100个项目,精准覆盖早期企业资金需求痛点。
“基金的设立正是为了弥补市场在配置资源时对早期项目的‘失灵’问题。我们聚焦‘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甘做初创企业最初始的合伙人,将‘耐心’底色贯穿于制度设计全过程。”杭州资本相关负责人表示。
往早走,更早一些
“投早投小”已成为国资主旋律。
一个背景是,科创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高死亡率、高资金需求、长投入周期的特性。业内流传着一组数据,90%以上的初创企业难以跨越从技术到产业化的鸿沟,融资难、融资贵成为制约它们发展的核心瓶颈。
其实早在2018年,深圳就设立全国规模最大的天使投资类政府引导基金规模100亿元的天使母基金,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早期投资领域,此后又进一步设立科技创新种子基金,明确投向极早期初创企业及追加投资的项目,存续期进一步延长为15年。
上海方面,则是2024年9月宣布组建总规模100亿元的未来产业基金,明确鼓励子基金投资处于概念验证、科研成果小试中试、科技企业初创阶段的硬科技项目,填补早期创新项目投资空白。
不久前浦东人工智能种子基金正式发布,总规模达20亿元,首期投入5亿元,支持具备原创性强、技术潜力大、落地能力强的早期人工智能项目,系全国首个聚焦AI种子轮项目的国资基金。
“这是政府及国资母基金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积极营造良好创投氛围方面的重要举措。”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曾表示。相比于较成熟的项目基金,投资于种子轮的基金往往容亏率更高,有助于推动更多资金流向高风险、高收益的早期投资项目。
这样一幕,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