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底牌,才能有底气。望着气势磅礴的钢铁巨龙,杨东明中将在参加70周年国庆庆典时感慨万千。杨东明生于1949年10月,是新中国首批开国上将杨成武将军的儿子,岳父秦基伟上将曾担任抗美援朝志愿军总指挥,后任国防部长。姐姐杨俊生则是我国武警部队的首位女将军。 杨东明出生在将军世家,于2007年晋升为空军中将军衔,并在2005年12月担任空军副司令员。他作为新中国的同龄人,亲历了祖国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从艰难到辉煌的伟大转变。

杨成武将军被誉为百战将军,年仅15岁便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指挥的黄土岭战斗成功击毙了日军高级将领阿部规秀。解放战争中,他带领兵团在多个重要战役中取得辉煌战绩,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国后,杨成武将军指挥部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文登川战役中重创敌军,创下了月歼敌最高纪录,后续还参与了炮击金门、西藏平叛、中缅边境警卫、中印自卫反击等战争,真正将保家卫国的精神发扬光大。

在长期的战斗岁月中,杨成武与妻子赵志珍结为革命伴侣,育有一儿一女。子女们自小在军营中长大,耳濡目染,受到父亲的熏陶,心怀壮志,决心为国奉献。 杨东明17岁时便应征入伍,满怀报国之志,渴望像父亲一样为祖国做出贡献。然而,历史的浪潮骤然转向,特殊时期的到来使杨成武将军遭遇打击,杨东明也未能幸免。在他年轻时,因政治原因,他的报国梦想被迫中断,直到1974年才恢复自由。

正如宝剑锋从磨砺出,尽管面临特殊时期的挫折,杨东明继承了父母坚韧的意志,遭遇的困难并未将他打垮,反而锤炼了他的心性,使他变得更加沉稳、坚毅。这个时刻,也成为了他人生的转折点,他进入了北京航空学院,学习火箭发电机专业,为他后来倡导的科技强军理念埋下了伏笔。 在北京航空学院的学习期间,杨东明刻苦钻研,专注于掌握核心技术,希望为中国空军的科技化现代化做出贡献。毕业后,他从最基层做起,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扎实的技术能力以及卓越的综合素质,逐步从基层晋升为解放军总后勤部物资油料部部长。

在这个岗位上,杨东明工作踏实,为我军后勤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整整十年,他为后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5年,56岁的杨东明重返空军部队,担任空军副司令员,开始了人生的新篇章。这一时期,我国空军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受益于在北京航空学院的学习经历,杨东明倡导走科技强军之路。他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注重从实际出发,把我国空军一步步引向新高度,成为我国国防的重要力量。凭借他在空军建设中的突出贡献,杨东明于2007年晋升为空军中将。 自1949年我国空军正式成立以来,它已经逐渐发展成一支能打能防的现代化部队,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更离不开像杨东明这样的空军将领无私奉献的辛勤努力。 杨成武上将、秦基伟上将、杨俊生少将以及杨东明中将,一家人用毕生的心血和努力为祖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见证了祖国从艰难走向辉煌的过程,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