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开始调整对华关税时,印度突然发现自己成了那个被摆在祭坛上的牺牲品。
10月30日,中美会面之后,双方公布了一个令世界瞩目的消息,那就是双方决定各退一大步,在多个领域达成暂时妥协。
其中包括将所谓的“芬太尼关税”从20%降至10%,促成了整体关税的下调。
在中美达成妥协之后,美国对印度加征的巨额关税,就显得格外扎眼了。

要知道,此前特朗普曾高调放话,声称莫迪已向其承诺“削减乃至终止俄油采购”,虽然印度方面对此始终讳莫如深,甚至从未正面承认,但后续确实有报道显示,印度一度对美抱有幻想,悄悄减少了对俄罗斯石油的进口。
可印度的“投桃”,换来的不是什么美国“报李”,而是美国对印度的高关税依旧纹丝不动。
两者对比之下,印度的“冤大头”形象,可以说直接实锤了,说白了,一看就是被特朗普耍得团团转,成了任人拿捏的棋子。
因为一边是中国寸步不让,坚持对等谈判,结果关税反而从20%降至10%;
一边是印度主动示好美国,听从美国的指令,偷偷降低减少购买俄罗斯石油,结果仍然扛着50%的进口关税重压。
如此天差地别的待遇,恐怕任谁也忍不了。
更别谈死要面子的印度。
在此背景下,印度似乎终于,开始转头重拾对俄油的采购。

据最新消息显示,印度石油公司已从俄罗斯方面非受制裁实体手中,拿下了5船俄油。
这一举动,无异于向美国宣告,别想把他们当软柿子捏,美国不拿出诚意,那么印度就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
当然,印度此番操作也不是直接的鲁莽行事,而是踩着美国制裁规则的“灰色地带”,上演了一出精妙的法律规避戏码。
因为美国制裁的靶心是“受制裁实体”,而非“俄罗斯原油”本身。
说白了,印度取消的,是受美国制裁的俄罗斯实体子公司的订单,如今转而从“非受制裁实体”进货,既在法理上堵住了美国找茬的口子,又稳稳保住了国家能源安全,堪称“刀切豆腐两面光”。
不过,这种操作,也是印度的一贯手段了。
但这一切的背后,其实也体现了印度对当前国际局势的判断,那就是知道美国的政策向来朝令夕改、毫无定数,如果一味的对美国唯唯诺诺,最终只会被啃得尸骨无存。

要知道,该如何跟美国打交道,中国早已给全世界做了最好的示范。
特朗普政府为何会现在下调对华关税?
绝不是什么“单方面恩赐”,而是中国凭实力挣来的结果,靠的是经济硬实力与外交强韧性的双重加持。
中国的出口不仅顶住压力、活力不减反增,更以一系列针锋相对的反制措施,让美国见识到 招惹中国的代价。
贸易从不是任人撒野的战场,但贸易战的输赢,从来只看实力不看口号。
当美国发现加征关税的伎俩非但没能打垮中国,反而让自身经济承受反噬之痛时,调整策略成了其不得不走的“下坡路”。
说到底,这都是中国靠坚定意志与强硬反制“争来的体面”。

印度虽然没有中国这般硬碰硬的反制实力,但也绝不会傻到任由美国压榨。
毕竟,对美国步步退让的下场,只会是被得寸进尺地压榨,直至无利可图。
所以,在美国对中国“松绑”却对印度“紧逼”的当下,印度选择坚持购俄油,本质上是对美国肆无忌惮欺压的“说不”。
纵观这场国际棋局:美国关税下调的背后,是中国实力对话的底气;
印度在制裁夹缝中落子,靠的是“战略自主”的清醒,更是一个国家不愿被命运摆布的倔强。
当大国博弈的规则早已变天,每个国家都在重新寻找自己的位置。
而这一次,印度终于再次挺直腰杆,坚决拒绝再做美国眼中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冤大头”。
只不过,让人怀疑的是,印度这种硬气又能坚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