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中美元首会晤,对中方来说有些风轻云淡的感觉,美方反而显得有些拘谨。
中时新闻网援引BBC的报道称,在中方发言时,特朗普宛如戴着面具一般,毫无表情。这与一天前特朗普的夸下的豪言壮语形成鲜明对比。10月29日,特朗对这场会晤十分乐观,似乎对这场会晤的结果丝毫不在意。当被问及是否会在这场会晤中签署协议时,特朗普风轻云淡地表示,有可能。

中时新闻网表示,特朗普此般表现,说明这场会晤的确对美国有着重大利害关系。原因也很简单,这场会晤会给特朗普自4月份发动的贸易战,重新定调。
从目前来看,这场会晤披露的消息并不算多,双方都没有发布具体的谈判成果。会晤持续了1个小时40分钟,并没有达到此前特朗普公开表态的3到4个小时。
可以从两个角度去分析谈判时间大幅缩短。
1. 双方谈判流程过的很快,在这之前中美第五轮贸易谈判,把关键事项都已经谈过了,得出了相关的框架,双方元首会晤,只是为了进一步确认。
2. 双方在中美结构性矛盾上,没有达成具体共识,但是在部分问题上,达成了一致。

第一种可能性偏低,中美第五轮贸易谈判,李成钢的表态是,双方进行了深入且坦率的交流,且形成了初步共识。
解读下来就是中美就很多东西进行了谈判,但是很多东西没谈出结果,但是在部分领域达成了具体共识,双方内部对此执行批准程序。这也对应了中美元首会晤时长大幅压缩。
但是,这也不能说没有成果。因为从已经公布的信息来看,中美已经达成了部分实质性成果。特朗普在结束会晤后,双方已经就很多事情达成一致,美方用降低关税,换中国继续进口美国大豆。
在结束会晤后,特朗普立即下令,撤销以芬太尼问题为借口加征的10%的关税,美国对华商品关税从57%下降至47%。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对美国大豆下单。
尽管芬太尼问题和大豆问题,都不是中美贸易战的核心问题,但这对外传递出一个非常明确的信息,中美贸易战依旧“可控”,中美最高层依旧在接触,双方关系会进一步“止跌回稳”。对全世界来说,这都是一个利好消息。

除此之外,特朗普在返回华盛顿的空军一号上明确表示,将会在明年4月份访问中国,中方也将会在明年回访美国。
这条消息也释放了两重潜在消息。
1. 中美将会围绕经贸和关税问题继续谈,一直到谈出结果为止。
2. 中美关系继续回稳,中美不会“脱钩断链”。
对中国来说,美国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和市场;对美国来说,中国是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国商品的主要提供方。中美的“脱钩断链”不符合中美利益,也不符合全世界的利益。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尽管中美在部分领域达成一致,双方也有继续接触下去的意愿,但如果美国继续对华施压,中美关系是否“稳得住”,这是美方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正如中方在会中强调的那样,中方的发展和复兴,不是阻碍美国实现“让美国再次伟大”的障碍,也不构成悖论,双方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实现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