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2025软件IT服务RWA代币化迎来快速发展
报告共计:20页
2025年RWA代币化热潮来袭:现实资产上链提速,全球市场规模剑指18万亿美元
2025年,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成熟与监管框架的清晰,现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正迎来爆发式增长。这种将债券、地产、黄金、股票等传统资产通过代币形式映射到区块链上的模式,不仅打破了传统资产流通的壁垒,更以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成为连接实体经济与数字金融的重要桥梁。
什么是RWA代币化?连接现实与数字的新范式
简单来说,RWA代币化就是通过智能合约等区块链技术,让加密资产与现实世界资产实现1:1锚定,从而在链上完成交易、流通与管理。从金融资产来看,政府债券、私募债、股票、基金都能成为代币化标的;从实物资产而言,房地产、黄金、原油乃至新能源充电桩、光伏电站的收益权,也可通过这一模式转化为可分割、可流转的数字资产。
其核心运作依赖三大机制:代币化将链下资产信息转化为区块链可识别的元数据,确保所有权与价值透明;合规处理通过持牌机构、KYC/KYB服务等,让资产符合监管要求;预言机则像“数据桥梁”,实时同步链下资产价格(如股票行情、黄金价格),保证链上代币价值与现实资产一致。以太坊作为目前最大的公链平台,凭借智能合约与完善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生态,承载了近60%的RWA代币化规模,成为行业核心基础设施。
降本提效+扩流动性:RWA代币化的核心价值
对于普通投资者与企业而言,RWA代币化的价值体现在多个维度。首先是大幅降低交易成本,以债券为例,1000亿美元发行量的债券通过代币化,每年可节省4000-6000万美元,这源于智能合约替代了传统中介的发行、结算环节;房地产领域,50亿美元规模的基金5年内能减少1-1.5亿美元管理成本,同时还能通过资产分割吸引更多小额投资者,额外撬动5-10亿美元资本。
其次是提升资产流动性与交易效率。传统房地产、私募债等资产往往存在投资门槛高、交易周期长的问题,而代币化后可支持7×24小时无国界交易,投资者甚至能以“碎片化”方式持有资产(如0.001盎司黄金代币)。以贸易金融为例,500亿美元规模的企业通过代币化应收账款,不仅能加速货款结算,还能节省2000-5000万美元融资成本。此外,对于艺术品、小众商品等流动性低的资产,代币化还能优化价格发现机制,让资产价值更公允。
市场规模爆发:从230亿到18万亿的增长蓝图
截至2025年上半年(1H25),全球代币化资产(不含稳定币)总市值已突破230亿美元,同比增幅达260%,这一增长背后,是监管政策的明确与资管机构的积极入场。目前,美国国债与私募债是代币化的主流资产,合计占比超80%,而随着监管进一步放开,商品、股票等资产的代币化进程正在加速。
长期来看,RWA代币化的市场空间更为广阔。据BCG预测,理论上全球可代币化的传统资产规模约410万亿美元,涵盖商品、债券、权益、房地产等多个领域;到2033年,全球代币化资产总规模(含稳定币)有望达到18.9万亿美元,2025-2033年复合增速将达53%。这意味着,未来八年,这一领域将成长为万亿级市场,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海外市场:平台百花齐放,股票代币成新热点
在海外市场,RWA代币化生态已形成清晰的分工格局。发行平台中,Securitize凭借多资产布局占据28.2%的市场份额,与BlackRock、KKR等头部机构合作推出代币化货币基金、私募债;Tradable专注私募债代币化,项目规模超20亿美元;Ondo则聚焦美国国债,其发行的相关代币规模达13.6亿美元。
值得关注的是,股票代币化成为2025年的新趋势。6月,美国股票交易平台Robinhood在欧洲推出股票代币服务,提供超200种美国股票与ETF的24小时交易;同月,加密交易所Coinbase也在寻求美国SEC批准,计划推出合规的股票代币交易。目前,股票代币在RWA市场中的占比尚不足1%,但随着监管框架完善,这一领域有望快速崛起,成为连接传统股市与加密市场的关键纽带。
基础设施方面,以太坊仍是绝对主力,承载了75亿美元市值的RWA资产;而JP摩根打造的许可链Kinexys、Canton Network等,则凭借合规性与隐私保护优势,成为机构发行RWA的重要选择,满足传统金融机构对数据安全的需求。
大中华地区:香港发力引领,企业积极布局
2025年6月,香港发布《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提出“LEAP框架”,明确将稳定币与代币化产品作为发展重点。香港不仅计划将代币化政府债券发行常规化(此前已发行两批合计68亿港元的代币化绿色债券),还通过金管局“Ensemble项目”,鼓励货币市场基金、电动车充电站收益权等资产的代币化,旨在打造全球数字资产创新中心。
在企业层面,蚂蚁集团是国内RWA区块链解决方案的核心参与者,其与朗新科技合作推出的新能源充电桩RWA项目,募资1亿元,底层资产为9000台充电桩的运营收益权,成为香港金管局创新沙盒的首个内地新能源资产案例;与协鑫能科合作的光伏电站代币化项目,募资超2亿元,覆盖湖北、湖南两地82MW户用光伏资产。
金融机构也在积极探索:华夏基金通过渣打银行Libeara平台发行港元数字货币基金,募资1.1亿美元;嘉实国际推出亚太首只机构级代币化基金,投资门槛低至10万美元;中银国际与瑞银合作发行2亿元人民币代币化结构性票据,成为首家在香港发行代币化证券的中资金融机构。此外,OSL集团、HashKey等香港本地企业也在推进RWA生态建设,OSL推出的机构数字资产方案覆盖500余家持牌机构,HashKey则与广发证券合作发行“GF Token”,加速证券代币化落地。
结语:RWA代币化重构资产流通新生态
从海外的股票代币试点到香港的政策支持,从新能源资产上链到传统金融机构入场,2025年RWA代币化已从概念走向规模化落地。这种模式不仅为传统资产注入了数字活力,更让普通投资者得以低门槛参与此前难以触及的市场,同时为企业提供了更高效的融资渠道。随着技术迭代与生态完善,RWA代币化有望在未来十年重构全球资产流通体系,成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报告共计: 20页
中小未来圈,你需要的资料,我这里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