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正在韩国庆州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10月31日,南开大学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靖佳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对本次会议主题、APEC机制优势进行解读。她还表示,近年来,中国围绕APEC内新兴经济体的发展需求,在APEC组织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韩国庆州。新华社发
“会议主题非常应景”
10月31日至11月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韩国庆州举行。会议以“我们构筑的可持续明天——连接、创新、繁荣”为主题,共同商讨如何加强合作以应对全球性挑战。
张靖佳向南都记者表示,在当前地缘政治和经济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本次会议主题契合亚太区域复苏和提升人民福祉的要求,非常应景。
她指出,“连接”被置于主题首位,体现了亚太区域成员的共同关切。当前,供应链割裂、全球化逆行、贸易碎片化等问题频发,关税战、贸易壁垒和保护主义抬头,严重阻碍区域发展。“连接”旨在倡导区域整合,让各成员共享全球发展红利。以轮值主席国韩国为例,关税战对其汽车、半导体和电子产品冲击巨大,韩国在主题安排上,将“连接”置于“创新”之前,足见其对区域贸易自由化的迫切需求。
张靖佳分析称,从“创新”维度来看,当前亚太区域的前沿科技创新活力集中在中国和美国的创新竞合领域,而日本、韩国等在前沿科技领域创新处于追随者位势。这一格局可以说是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菲利普·阿吉翁(Philippe Aghion)提出的“熊彼特效应”理论的现实体现,即头羊之间的竞争将进一步激活创新活力,而追随者在竞争中呈现创新驱动力减弱的状态。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具有传统电子产业优势的韩国,希望通过与头部科技企业进行跨国合作来实现亚太成员间的优势互补,以重新激活创新动力。
此外,她认为,就“繁荣”而言,亚太区域经济仍具有很强韧性,经济体之间的市场互补性是经济活力的重要基石。各成员有意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实现亚太区域繁荣,这也是本次会议将“繁荣”作为主题的原因。
“中国发挥积极作用”
谈及APEC机制的优势,张靖佳向南都记者表示,APEC历史悠久,具有显著的多元化和非约束优势。其成员覆盖亚洲、东南亚、北美和南美等地区,包含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和发达国家,为各成员领导人每年见面和磋商提供了机会。其非约束性规则和自觉自愿原则所形成的柔性机制为各层级高官和领导人提供了轻松的对话环境,有助于增进交流和文化互信。

韩国庆州。新华社发
“APEC会议气氛良好,成员提出建设性意见,分享各自的优秀方案和经验,如中国企业分享智慧城市、低碳节能等项目经验,是一个互相学习和了解的平台。”张靖佳还分享了近年来自己的与会感受。她认为,APEC会议长期致力于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包容性和互联互通等议题,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层面出发,为实现《2040亚太经合组织布特拉加亚愿景》提供优化方案,极具战略高度。
张靖佳特别提到,近年来,中国围绕APEC内新兴经济体的发展需求,在APEC组织中发挥积极作用。在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等领域,与相关国家广泛合作,分享发展经验,提供一站式技术输出,并提出多项惠及亚太地区人民的合作倡议。通过APEC各工作组及官产学合作机制,中国将这些倡议转化为具体项目,让区域内普通民众切实受益,感受到APEC带来的积极影响。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张倩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