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军事界,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军队的意志顽强,但武器装备相对落后,而美国军队则被认为装备先进,但士气较弱。然而,随着中国近年来军事力量的不断增长,这种观念正在逐渐被打破。
2023年9月26日,美国陆军部长德里斯科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中国军队的技术发展迅猛,但过于依赖装备,若这些装备在战场上失效,美军凭借更强的意志力,将能够战胜中国军队。
仅仅两天后,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在美军全球指挥官会议上信心十足地表示,美军坚韧的战斗意志,能够帮助他们在任何恶劣条件下,通过残酷的白刃战和肉搏战赢得胜利,击败对手。

然而,尽管美军一再强调战斗意志的重要性,现实很快给了他们当头一棒。10月29日,美国智库学者奥布莱恩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明确指出,现代战争的胜负早已不再单纯依靠个人的勇气和意志,而是要看军工制造业和军事科技的实力。他认为,单靠意志已经过时,美国若继续沉浸在幻想中,最终将在未来的战争中败给中国。
奥布莱恩分析了俄乌战争的经验后指出,未来的战争更依赖于经济能力,能否在工业上支撑前线需求,如何通过不对称的手段消耗敌方的军事潜力。而且,他认为,中国已经在军事技术和军工生产能力上赶超美国,拥有庞大且高素质、高组织化的后备兵力,资源丰富。相较之下,美国不仅在钢铁等资源上存在不足,能源保障也面临困境,因此需要重新审视和发展其军工能力。
美国曾一度炫耀其军事技术的领先优势,但如今他们不得不重新强调战斗意志的价值。这一转变,既反映了特朗普政府的政治需求,也暴露了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现状。

对于美国来说,制造业的空心化导致了军工产能的下降,要想改变这一趋势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这也解释了特朗普政府将问题归咎于民主党并强调战斗意志的原因。通过转移民众的关注,掩盖军工能力下降带来的矛盾。

尽管美军不断加强战斗意志的训练,然而,要想达到中国军队的水平依然十分困难。因为解放军是以保卫祖国为己任的人民军队,而美军则是为特定利益集团服务的资产阶级军队,参与的是侵略性质的军事冲突。再加上党派斗争带来的意识形态混乱、军饷发放不及时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美军的士气和战斗信念。

作为人民军队,解放军不主动发起战争,只有在祖国利益遭受侵犯时,才会进行反侵略的自卫反击。在这种背景下,任何国家的军队,尤其是美军,都无法比得上中国军队为了保卫家园而展现出的强烈战斗决心。我们不仅拥有坚如钢铁的意志,还希望美军能有同样坚强的战斗意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