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消息,美国智库最新发布的全球空军排名,再一次引发舆论热议,因为在其排名中,美国第一,俄罗斯第二,印度第三,中国仅排在第四位。
这一结论在印度媒体上被吹捧成“亚洲战略格局重塑”,但真相是,这份榜单既偏离现实,也严重低估了中国空军的实力。
我们可以先看最直观的数字,中国现役军用飞机约3722架,是印度的2倍多。而印度被排在中国前面,显然缺乏逻辑支撑。更关键的是,中国拥有自主研发的第五代隐身战机,歼-20和歼-35,五代机装备数量已达到数百架,全球仅次于美国,而印度呢?没有,甚至俄罗斯在顶端战机上,也不如中国。
更何况,目前中国还领跑全球,率先试飞了2款六代机。

相比之下,印度空军如今大量依赖引进战机,苏制、法制、美制混搭,后勤复杂、作战整合难度大。数字看似惊人,实战能力远不如中国空军。
至于训练和实战能力,衡量一国空军实力,军机多只是一个标准,最根本还在于战力水平。中国空军近年持续进行高强度实战化训练,推动跨军兵种联合演练。新型战机、新型导弹、新型预警平台,能快速融入作战体系。
印度虽然也参与多国演习,但在同一型号上形成规模化训练的能力有限,至于美西方经常挂在口上的所谓“实战经验”。
今年5月,中国出口型歼-10战机在巴基斯坦空军手中,大败印度空军,这足以说明印度空军战力存在明显短板和不足。

从技术体系角度看,中国空军拥有完整作战链条,歼-20隐身机、空警-500、空警-2000预警机、远程轰炸机、空中加油机、电子战平台、信息化指挥系统,一应俱全。
印度在战机设计研发、发动机国产化、雷达设计制造、长程导弹配套上仍有缺口。就算新研发的光辉战机服役,但作为服役即落后的战机,根本难弥补印度体系化作战差距。
单靠购入战机就能提升排名?显然是表面化评估。
另外,美智库榜单的评分逻辑,主要是参考总量、现代化、后勤、特种任务飞机等多个因素,但它过分依赖外购机型数量和算法权重,而忽略了自主研发能力、系统作战能力、实战经验和工业支撑。这就造成了印度“买来即强”、中国“自主为王”的错位判断。

从战略投送和持续作战能力来看,中国空军同样具备优势。中国不仅能在本土空域完成制空任务,还能进行远程战略投送和综合打击;而印度空军受限于后勤、训练和装备整合,远程作战能力有限。
榜单完全没体现和衡量这种系统性战力差距。
事实告诉我们,一国空军实力强弱的核心,是系统性、持续性和自主创新能力多个维度。中国空军不仅能造世界顶级飞机,更能造发动机、雷达、导弹,整套体系可独立运作。印度空军依赖引进、缺乏体系化整合,哪怕购入阵风、苏-30,也难以形成强大战斗力。
所以,这份榜单的所谓“印度第三、中国第四”,更像是一种统计模型的展示,而非真实战力的反映。现实是,中国空军在核心能力、战斗体系、持续作战和工业保障上,都远非排名能体现。未来无论是局部空域对抗还是远程战略投送,中国空军都将展现出系统化、持续化和高强度作战能力,而印度仍在追赶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