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2025年10月下旬的东南亚,一边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吉隆坡机场享受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亲自迎接的礼遇,甚至跟着传统舞蹈节奏摇摆;另一边,他口中用来“威慑中国”的美军航母,却在南海上演了一出荒诞的“坠机双响”。当地时间10月26日下午,“尼米兹”号航母上的两架舰载机,在短短半小时内接连坠入南海——14时45分,一架MH-60R“海鹰”直升机刚起飞就失控坠海,3名机组人员靠弹射侥幸获救;15时15分,一架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重蹈覆辙,两名飞行员同样靠弹射逃生。这两起事故,把特朗普此前“全都是中国逼我的”狠话,硬生生变成了国际舆论场上的笑柄。

编辑
要知道,特朗普这次在东南亚高调亮相前,正被美国国内的麻烦缠得焦头烂额:油价居高不下、通胀难题未解、铁路罢工危机逼近,三座“火山”让他急需一个外部目标转移民众注意力。于是他故技重施,一边在福克斯新闻上宣称“是中国逼我把关税提高到100%”,试图用加税手段施压中国;可关税大棒早已失灵,不仅没伤到中国经济,反而让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受了更高成本,等于把“锅”甩出去又砸回自己脚面。经济手段行不通,美国就搬出了传统艺能——军事威慑,很快三艘“航母”便齐聚亚太,摆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势。
这三艘“航母”里,两艘是“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乔治·华盛顿”号驻扎在日本横须贺军港,舰龄已超30年,前不久刚完成大修,却曝出大修期间9名船员相继自杀的丑闻,人员管理混乱可见一斑;“尼米兹”号则在菲律宾附近海域活动,这艘1975年服役的老舰,到今年正好满50岁,本就计划2026年退役,这次部署是它的“谢幕之旅”。

编辑
第三艘比较特殊,是被美军称为“闪电航母”的“的黎波里”号两栖攻击舰,驻扎在日本佐世保,所谓“闪电航母”,本质是美军正规航母数量不够用,才把两栖攻击舰改造而来——不装登陆设备,改载20多架F-35B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专门应付低烈度任务,好把核动力航母从“杀鸡用牛刀”的困境中解放出来。值得注意的是,“华盛顿”号和“的黎波里”号原本长期部署在中东,这次紧急调往西太平洋,足见美国把印太地区当成了战略优先方向,可这份“重视”,很快就被南海的坠机事故戳破了虚胖的本质。
“尼米兹”号在南海连摔两架战机,看着是意外,实则是美军系统性问题的必然爆发。先看装备本身,这艘50岁的老舰早就是“一身伤病”:内部数百公里长的精密管道老化严重,上世纪60年代技术的核动力系统让维护变成“与故障赛跑”,老旧的电力系统更是连现代舰载设备的能耗都满足不了,等于从出厂起就“带病运行”。舰载机的状况同样糟糕,“海鹰”直升机近3年发动机故障率持续上升,很多零部件因为停产只能“拆东补西”;约三分之一的“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因为服役太久出现了“金属疲劳”,这些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只是被高强度部署压到了爆发临界点。
再看人员和维护体系,“尼米兹”号从今年3月开始部署,到事发时已经连续工作7个月,船员和飞行员早就在疲于奔命。美军自己的报告都承认,长期海上部署会让人员睡眠质量下降4成,操作失误率上升25%——这次坠机,很可能就是飞行员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地勤人员维护时犯了低级错误,而这些都是长期疲劳埋下的隐患。更要命的是美军的维修体系,舰载机关键组件的技术数据被承包商牢牢掌控,军方自主维修能力薄弱,维修任务越积越多,为了维持出勤率只能“拆东墙补西墙”,从停飞战机上拆零件凑数,这种短视做法看似保住了一时的升空率,实则透支了整个机队的健康,让更多飞机变成“零件提供者”,陷入恶性循环。

编辑
美军当然不会承认这些问题,只会把原因归咎于“南海气象复杂”,可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美军常年在南海搞“自由航行”,早就该适应这里的环境,怎么偏偏在特朗普访东南亚、想秀肌肉的时候“水土不服”?说到底,还是自身战备松弛、装备老化的问题,这次坠机不过是把美军“外强中干”的本质扒得一干二净——本想靠三艘“航母”威慑中国,结果连最基本的飞行安全都保不住,威慑不成反丢了脸。
中国外交部的表态一针见血:美军机是在南海训练时坠毁的,美军在南海耀武扬威才是引发海上安全问题、破坏地区和平的根源。现在的中国,早已不是过去那个能被军事威慑吓住的国家,有足够能力应对任何外部挑衅;而美军呢?靠着超期服役的老舰、凑数的“闪电航母”撑场面,连“谢幕之旅”都演砸了。如果美国还抱着“霸权思维”不放,继续派舰机到南海制造紧张,未来这样的“翻车现场”,恐怕只会越来越多。毕竟纸老虎再凶,一沾南海水,就会现出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