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周丽梅
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新生态的“晴雨表”,更是城市创新活力的“护航舰”。全力打造国家知识产权保护高地,武汉以制度创新破解实践难题,通过“基层深耕、数字赋能、技术突破”的三维发力,打造知识产权保护基层治理样板、区块链存证技术标杆与AI深度应用场景,辅以全国首创的支撑平台,构建起知识产权保护新生态。
基层创新 保护工作站织密服务网络
武汉打通知识产权保护“最后一公里”,将61家市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精准嵌入产业园区、创新高地,市场监管部门、司法部门形成协同合力,构建“园区建站、所站联动、全域覆盖”的基层服务体系。这种模式打破部门壁垒,通过“联络员+服务专员+科创导师”联合机制,实现知识产权服务从“被动响应”到“主动上门”的转变。
武汉市江岸区岱家山保护工作站作为首个试点,2024年服务企业申请知识产权454件,授权330件,更建立全省首个“专利产业化投融资服务中心”,推动9项专利许可落地。光谷生物城医疗器械园工作站则聚焦产业特色,完成卵巢癌诊断等核心专利微导航,2024年辅导企业获专利授权350件,其中发明专利73件,助力兰丁医学等企业斩获高价值专利大奖。基层工作站正成为产业创新的“贴身保镖”。
数字赋能 区块链破解维权难题
针对知识产权维权“存证难、举证难、成本高”的痛点,武汉区块链知识产权保护平台于2024年正式上线,以技术创新构建“可信证据链”。平台依托区块链不可篡改特性与可信时间戳技术,为原创内容生成唯一“数据指纹”,实现创作过程实时存证、侵权行为快速固定,从源头破解证据效力难题。
平台免费开放存证、取证、验真等全流程服务。企业可上传研发文档完成链上存证,创作者能通过手机拍摄固定侵权场景,可一键比对链上数据验证真伪。黄鹤楼书画社通过平台存证“黄鹤楼”艺术字商标与版权,为文化出海筑牢保护屏障。截至2025年9月底,平台上链知识产权数据6700余条。
技术突破 AI实验室赋能产业升级
在武汉经开区,全国首个汽车知识产权AI联合创新实验室的落地,标志着知识产权保护进入“智能决策”新阶段。该实验室依托全球1.9亿条专利数据与600万条汽车专利标引数据,开发汽车知识产权垂直领域AI大模型,建设全球汽车专利智能检索分析平台和全球汽车专利智能体服务平台,助力提升车企海外专利布局与风险防控能力,为车企技术研发提供高质量知识产权支撑。这种“AI+知识产权”的深度融合,让创新决策更具前瞻性。
创新支撑 首创平台强化保护刚性
两大全国首创平台为保护体系注入专业力量。全国首个省级知识产权技术调查中心由湖北省知识产权局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共建,组建覆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全领域的技术调查官队伍,累计参与案件办理及咨询40余件次,在多学科交叉案件中精准破解技术判定难题。
全国首个版权仲裁庭的设立,则为版权纠纷提供更加高效、专业的解决途径。通过提供高效的版权纠纷解决服务,仲裁庭为版权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保护版权人和创作者的合法权益,激励更多的创新和创作,推动版权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2024年,全省全年高效化解版权纠纷案件345件,调解成功率达60%。
基层工作站的零距离服务,区块链存证的可信保障,再到AI实验室的智能化赋能,武汉以创新实践勾勒出知识产权保护的立体图景。未来,武汉将继续深化创新实践,为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高地注入更强动能。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