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搞的关税战已经打了半年了,当初他喊着“美国优先”,想着靠加关税逼其他国家让步,结果没让美国占到便宜,反而把自己推到了麻烦堆里。现在更关键的是,美国最高法院马上要判他这关税政策合不合法,不光特朗普的政治命运悬着,连中美贸易、全球贸易格局都可能受影响,全世界都盯着这结果呢。
先说说特朗普这关税战的“反噬效果”——美国自己先吃了亏。之前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还是美国,结果今年前8个月直接被中国超了,成了德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数据摆在那儿:德国对美国出口降了6.5%,8月单月更是暴跌20.1%,创下好几年的新低;反观中德贸易,总额比美德还多,扛住了压力。德国外贸协会的人直接说,就是美国加关税、搞贸易壁垒闹的,把美欧的经济联系都削弱了。

大西洋对岸的加拿大也不跟美国一条心了。加拿大总理卡尼直言,以前跟美国关系近是优势,现在成了“软肋”,特朗普的保护主义把加拿大经济逼得够呛,“再也回不到从前了”。面对特朗普时不时说“加拿大该并入美国”这种话,加拿大没搞报复性关税,但也没妥协,反而想着“自己掌控未来”:跟印尼签自贸协定,跟欧盟搞防务贸易协议,还给中国部分钢铁铝产品减免关税,目标是未来10年对非美国家的出口翻一番,明显是要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最惨的还是美国农民。现在正是大豆收获的季节,马里兰州的农民哈奇森却愁得不行——中国以前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今年9月从美国买的大豆直接从去年的170万吨降到了零,反观南美大豆卖得火热。更糟的是,农民的成本还在涨,买化肥、修农机的零件都因为关税变贵了,特朗普之前说用关税收入补贴农民,到现在也没兑现。爱荷华州立大学测算,今年美国农场破产数量要比去年多50%,另一个农民戴维·布里尔都不敢想关税战再持续下去会怎样,哈奇森更是直接喊话特朗普:“赶紧解决这个问题!”
眼看情况不对,特朗普也开始搞“小动作”,其实就是为了应对可能到来的法院判决。之前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宣布要在11月首周审他关税的合法性,要是判输了,不光关税政策可能作废,还得连本带利退还已经收的关税,财政部长都说了“要退大约一半”,要是拖到2026年,可能要退7500亿到1万亿美元,这对老爱“停摆”的美国政府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
所以特朗普最近悄悄调整了政策:一方面豁免了几十种商品的关税,像黄金、LED灯、部分矿物化学品这些美国自己造不出来的东西都在列,还签了行政令,把关税豁免的审批权给了商务部和贸易代表办公室,不用他自己挨个批,说是“简化流程”,其实就是提前减少退钱的压力;另一方面,他又拿1962年的《贸易扩展法》第232条当“挡箭牌”,扩大关税范围,比如对卡车及零件征25%关税,对公交车征10%,还延长了汽车制造商的关税减免期限,想靠这个规避法律风险——毕竟之前他用的1977年《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下级法院已经认定“越权”了,而232条对总统的授权更充分,没那么容易被挑战。

说起这场法院官司,其实是“三权分立的终极对决”。今年1月特朗普刚上台,就绕开国会,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对全球征10%“基准关税”,还专门针对中国搞“芬太尼关税”,宣称半年从日韩、欧盟拿到近2万亿美元“好处”。但5月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就判了:关税权是国会的,特朗普这么干是越权,而且贸易逆差根本不算“国家紧急状态”;8月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也以7:4维持原判,等于给特朗普的关税贴了“非法”标签。特朗普不服,才上诉到最高法院,还放话要亲自去旁听,想靠政治姿态影响判决。
这时候已经有人直戳特朗普的要害了。美国7家企业比如益智玩具商Learning Resources,联合十几个州给最高法院递材料,说特朗普的关税就是“巨额非法税”——这家玩具厂说关税让进口成本暴涨,现金流都被占了,还找不到替代货源;另一个葡萄酒分销商牵头的小企业群体更直接,算出来这笔关税相当于未来10年美国人要多交3万多亿美元税,“锅全让企业背了”。北京的律师也点破了关键:这场官司根本不是关税多少的问题,是总统能不能抢国会的权力,要是最高法院尊重三权分立,大概率会维持下级法院的判决,约束特朗普的行政权力。
现在不光美国内部吵翻了,盟友和中国也在盯着。特朗普之前把关税大棒挥向日本、欧盟这些铁杆盟友,靠他们对美国体系的依赖强行要“保护费”,现在要是关税被判违法,之前签的贸易协议可能全作废,美国在盟友里的公信力就彻底崩了——要知道现在中美博弈关键期,日本、英国这些盟友还在买美债稳市场,真把他们得罪狠了,后果不堪设想。对中国来说,要是判决生效,之前被非法征收的关税就有了退还的法律依据,虽然具体金额没定,但肯定不是小数目。

距离11月首周的最高法院听证会只剩不到两周,全球都在等结果。特朗普能不能过关?美国的三权分立是不是真的管用?中美关税战接下来要怎么走?这些答案都得从法庭上找。说起来也挺讽刺的,特朗普喊着“让美国再次伟大”,结果用可能违法的手段推政策,最后连自己人都看不下去要戳穿,这场判决,早就不只是关税的事,更是对他执政逻辑的一次大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