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商业航空领域正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期。根据国际航空航天巨头霍尼韦尔(Honeywell)于2025年10月13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公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NBAA-BACE)上发布的第34期年度《全球公务航空展望》报告,未来十年全球对全新公务机的需求将创下历史新高,预计交付总价值高达2830亿美元。这一强劲预测表明,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开始复苏,并在新冠疫情后显著加速的公务航空业,其扩张势头依然十分迅猛。
报告预测,从现在到2035年,全球将交付8500架全新公务机,年均增长率约为3%。这是该调查发布以来,所呈现出的最为乐观的市场前景。霍尼韦尔航空航天科技集团美洲售后市场总裁希斯·帕特里克(Heath Patrick)分析指出:“近期稳健的经济增长、对飞机部分所有权模式需求的激增,以及新机型研发和技术升级的稳定步伐,共同催生了公务航空领域创纪录的需求水平。运营商正在提高飞机的使用率,而制造商则在加紧扩大产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订单。”
深入探究这股市场热潮背后的驱动力,两大核心引擎尤为引人注目。
首先是“部分所有权”(Fractional Ownership)模式的兴起。霍尼韦尔将新增飞机需求的大部分归功于此。自2019年以来,由部分所有权运营商管理的机队规模激增了65%,达到约1300架飞机,其中中型和超中型公务机的需求尤为旺盛。这种模式允许多位所有者共享一架飞机的使用权和成本,降低了进入门槛,吸引了更多客户。
其次,美国有利的税收政策也为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受访运营商普遍提到,联邦《一揽子重大福利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中规定的“100%奖金折旧”政策是影响其采购计划的关键因素。该政策允许企业在购置公务机等特定资产的当年,将其全部成本从应税收入中抵扣。这一举措预计将极大促进美国市场对新飞机的采购,考虑到美国市场在全球的巨大体量,其影响将辐射全球。
市场信心也反映在订单数据上。全球范围内,有20%的运营商表示至少持有一份飞机的确认订单,这一比例高于2024年的17%。在包机和商业运营的Part 135运营商中,该数字更是攀升至28%。
除了采购意愿强烈,公务机的使用频率也在稳步提升。报告发现,91%的运营商预计其2026年的飞行频率将与2025年持平或更高。全球公务机总飞行小时数同比增长3%,扭转了2023年至2024年间的停滞状态。部分所有权和私人运营商仍然是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包机需求也稳定在远超疫情前的水平。相比之下,企业自有的飞行部门则表现得更为审慎,他们倾向于通过混合使用自有、包机和部分所有权的模式来优化成本管理。
从全球市场格局来看,北美地区将继续占据主导地位。调查显示,未来三年,北美将接收全球约70%的新公务机交付量。目前,该地区也拥有全球62%的公务机机队。欧洲预计将获得14%的交付量,其运营商持有确认订单的比例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拉丁美洲将占据约7%的份额,而亚太地区、中东及非洲地区将合计接收约8%的交付量,基本延续了近年来的稳定态势。
值得关注的是,买家的采购标准正在发生变化。飞机性能指标已连续第二年超越购置成本,成为运营商的首要考量。高达89%的受访者将性能列为前三大决策标准之一,而只有56%的人将成本列入其中。航程、业载能力和起降性能依然是影响新飞机采购最具决定性的三大技术指标。
与此同时,可持续发展理念正深刻地影响着采购决策。报告发现,81%的运营商认为,开发更节能的飞机和发动机是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关键。超过半数的运营商认为,使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对于实现这些目标至少是中等有效的,尽管成本和供应可及性仍然是其广泛应用的障碍。在已经采取减排行动的运营商中,60%正在采购更节能的飞机,56%开始使用可持续航空燃料,31%则通过采用更高效的巡航速度来减少排放。
霍尼韦尔的这份预测报告综合了宏观经济分析、飞机制造商数据以及对全球312家非部分所有权运营商(共管理1199架公务机)的广泛调查,其结论为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尽管历史数据显示,霍尼韦尔的预测有时会略高于实际交付增长率,但考虑到未来几年将有多款新型公务机投入市场,并假设全球经济持续向好,这份乐观的预测并非遥不可及。对于全球公务航空产业链而言,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或许正在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