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特朗普又上演了一出“嘴比脑子快”的戏码。前一刻还在威胁要对中国产品额外加征100%关税,摆出一副大打打贸易战的姿态。结果不到24小时,白宫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赶紧出来“灭火”。
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改口,说美国没打算跟中国打贸易战。甚至还补了一句:“但如果中国先动手,我们也准备好了。”这话听起来耳熟吧?典型的“我不想打架,但你要动手我就还手”的小学生逻辑。
更有意思的是,特朗普自己也开始“打脸”。前两天他还说,没必要和中国举行高级别会晤。可一看到市场恐慌、舆论失控,他马上改口,说亚太经合峰会的中美会晤从没取消。不仅如此,12号,特朗普又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美国希望帮助中国,而不是伤害中国。
说实话,这次“100%关税威胁”,根本不是为了和中国分个高下,而是特朗普在打国内选战的心理牌。他需要制造一个“强硬领袖”的形象,好吸引选民的注意。可问题是,美国的产业界早就炸锅了。苹果、特斯拉、沃尔玛这些跨国巨头根本不想再被卷进贸易战。他们最清楚,如今的中国供应链,不是“可替代”,而是“不可替代”。以前美国打关税牌,中国要去解释、去谈;现在轮到美国想谈,反而要看中国愿不愿意理他。为什么中国能稳住?因为这几年,中国的底气不靠嘴,而是靠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突破20万亿元人民币,对东盟、欧盟和中东三大板块的贸易都在增长。美国想打贸易战,可世界在用脚投票。这几年,中国把经贸布局变成了“三板斧”:东盟、欧盟、中东。这三条路,正好避开美国的封锁线。
先看东盟。过去一年,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额达到3.6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近10%。出口更是暴涨14%。越南接盘我们的轻工业,马来西亚和印尼承接新能源设备。很多“中国制造”绕一圈,经东盟再出口欧美,美国想躲都躲不开。美国要封锁“中国制造”,结果中国直接搞出个“东盟+中国制造”,这就是现实版的“弯道超车”。
再看欧盟。中欧关系虽然磕磕绊绊,可合作在悄悄升温。虽然冯德莱恩嘴上对中国冷淡,但特朗普那边的关税政策,反而把欧洲人推了回来。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欧盟的工业机器人出口增长约81%,高端机床增长11%,零部件进口也在涨。
欧洲企业已经明白,“脱钩”根本脱不动。尤其在新能源领域,欧洲要技术,中国要市场,谁也离不开谁。
最后看中东。2025年,中国和中东的贸易额也在突破。沙特的阿菲夫光伏项目、阿联酋的卡兹纳电站,全是中国企业在建。更重要的是,中东国家的钱,正在从美国国债流向中国项目。他们开始用人民币结算,用中国技术搞基建。这不仅是贸易合作,更是一种“信任投票”。
总结说,我们这三板斧打得干脆漂亮:东盟稳住产业链,欧盟形成互补,中东打开新市场。美国想堵死中国的出口通道,结果中国反而修出了三条绕行高速。他美国又能奈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