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6”自亮相以来,已经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时不时就会有报道提到“‘歼36’又试飞了”。最近,网上又开始热议这款战机,特别是它能够飞行到2万米的高度,这让一些分析人士认为,美国空军可能感到“绝望”,因为这意味着美军的F-22连歼36的影子都追不上。那么,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实际上,由于“歼36”目前仍处于高度保密状态,外界对于它的具体定位和性能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它是一款歼轰机,可能用来替代现役的歼轰7;也有人认为它是一款多用途战斗机,可以执行各种空中作战任务;还有一种声音认为,它可能是中国的六代机,具备更加出色的空中优势作战能力,甚至能在一些方面超越现有的歼20等五代隐身战斗机。
其中,第三种看法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大多数专家认为,歼36很可能已经实现了“全隐身”设计,具备远程打击能力,能够搭载空空、空地、空舰导弹,作战半径超过3000公里。在飞行性能方面,它的速度和升限也相当出色。估计在巡航状态下,歼36可以在2万米的高空以2马赫的速度飞行,而在极限状态下,它甚至有可能突破3万米的高度,飞行速度达到3马赫以上。
此外,歼36还被认为具备“体系作战”能力,可能与无人机协同作战。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国纷纷投入力量研发更先进的无人机。中国的“九天”无人机便是其中之一,这款无人机在珠海航展上的亮相表明,它已具备在战时释放“无人机蜂群”执行各种任务的能力。中国目前已掌握这一技术,理应将其运用到歼36的作战能力中。
从整体来看,歼36在设计理念和技术应用方面,基本处于全球前沿。相比之下,美国的六代机项目仍停留在理论阶段,而美军现役的F-22等五代隐身战斗机,甚至连歼36的“影子”都未必能追得上,这让美国空军感到相当沮丧。
但有些人可能会疑问:F-22的理论最大升限是2万米,为什么歼36能飞到2万米时,美军的F-22却追不上呢?问题的关键在于,虽然F-22理论上能飞到2万米,但根据一些公开的事件和美国内部曝光的情报,F-22的实际升限并没有达到这一水平。比如在2023年2月,F-22曾用导弹击落了一个误飞到美国上空的“气象气球”。最初,F-22甚至无法接近这个气球,直到气球下降到1.7万米时才被击落。
更有力的证据是,2025年2月,美国政府问责署披露的审计文件显示,F-22和F-35的发动机推重比被严重夸大。F-22使用的F119发动机,在高空时的推重比仅为“1:10”,在低海拔地区则只有“1:7”;F-35A的F135发动机推重比更低,仅为“1:5.6”。这些数据进一步证实了,F-22的实际升限恐怕真的无法达到2万米,而此前击落气球的事件,可能也只是一个巧合。
总体而言,歼36的出色性能和创新设计让外界对其充满期待,而美国空军则可能因此感到压力山大。歼36不仅在空中作战能力上有着显著优势,而且它具备的无人机协同作战能力也让人对其未来的战术运用充满了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