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崩溃论”长期以来深受西方人士的关注,尤其是在2022年2月俄乌战争爆发后,这一论调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
回顾这场战争,最初俄罗斯军队的表现确实不如预期。由于战术固守、指挥失误等原因,战争并未在短期内结束。与此同时,俄罗斯空军不断传出战机被击落的消息,使得不少人开始怀疑,俄罗斯空军是否已经面临巨大的损失,是否撑不住了?
关于俄罗斯空军的损失情况,网络上流传着许多数据。汇总类的估计认为,俄罗斯空军至今损失了大约330架战机。然而,这个数字的问题在于,很多战损案例未经严格核实,部分信息甚至是未经证实的传言。因此,这个数字的准确性值得怀疑。
另一种更为严谨的数据则认为,俄罗斯空军的实际损失大约为100多架。这个数据依据的是来自战场和官方公开的证据,如照片、视频等,并不包括网络上民众或AI创作的资料。不过,这种计算方法也可能会存在漏统计的情况。
如果我们按照第一种数据来衡量,俄罗斯空军的损失确实相当严重。毕竟,俄罗斯现役的现代化战机数量大致在1200架左右,这意味着俄空军的损失可能已经超过了四分之一。而如果参考第二种数据,俄空军的损失则显得较为可控,损失比例大约为10%。
大多数军事专家倾向于采纳第二种数据。比如,美国欧洲司令部司令、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克里斯托弗·卡沃利曾在2024年4月的美国国会军事委员会听证会上指出,虽然俄罗斯空军损失了一些飞机,但这些损失仅占其机队的约10%。
不仅如此,俄罗斯空军在战争过程中总结了许多经验教训,尤其是在战术层面。它们开始频繁使用卫星炸弹,并且进行不定期、不定时的空袭,这使得乌克兰的部队和防空系统不得不应对日益增多的空中打击。卡沃利进一步指出,乌克兰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美国的军事援助。
然而,到了2025年,乌克兰在“蛛网行动”中宣称摧毁了41架俄罗斯战略轰炸机,并声称击落了1架苏-35战斗机,但俄罗斯方面对此没有任何回应。由于缺乏足够的实际证据,许多人认为这可能只是乌克兰为了争取更多美西方援助而夸大其词。若不考虑这些未被证实的情况,俄罗斯空军的损失依然维持在大约10%左右。
由此可见,俄罗斯空军并未面临“损失过大撑不住”的局面。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空军不能从这场战争中获得重要的启示。
首先,必须警惕来自防空导弹和无人机的威胁。在俄乌战争中,由于俄罗斯缺乏足够的电子干扰机掩护,加上乌克兰得到了来自美西方的情报支持,并且大量运用无人机进行侦察,俄战机的行动在大多数情况下变得透明。这使得乌克兰的防空系统有更多机会击落俄罗斯战机。因此,这提醒中国空军,在未来可能爆发的战争中,要更加注重防空导弹和无人机的威胁,并采取有效的对抗措施。
其次,俄罗斯空军在前期频繁遭遇战机被击落的问题,也与其在精确制导武器上的投入不足有关。由于精确制导弹药的产能有限,俄空军不得不依靠先进战机执行低空轰炸任务。而乌克兰装备的“爱国者”防空导弹等,针对低空目标的打击效率较高,这使得俄罗斯战机在初期容易被击落。随着战争的推进,俄罗斯空军开始使用卫星炸弹等新型武器。这个变化提醒中国空军,必须注重精确制导类武器的自主研发和持续量产,以提升作战能力。
总的来说,俄乌战争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关于空战的教训,也让我们更加明确在未来可能的军事冲突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