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特朗普在全球各地的将领前召开了一场演讲,场面显得紧张而热烈。媒体解读,这次聚会其实是为他推行的“战争部改革”服务。特朗普并没有讲出多么具体的新政策,只是提到在拜登政府时期美军曾经历过“被毒害”的状态,但现在他们已经准备重振旗鼓、恢复战斗力。会场灯光略显昏黄,屏幕上闪现的要点令在场将领神情肃然。
随后美方防长赫格塞思宣读了他们的决定,他强调五角大楼里“肥胖的将军和海军上将”是“完全不能接受的”,并把整齐的军容军纪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他还说,如果有将领无法接受这些新的要求,可以选择辞职,话音之中带着不容置疑的铁律感。场面一时显得有些紧绷,许多官员在会后互相低声评估这份新政的实际走向。
本周,美国媒体又报道了一条引人关注的消息: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司令托马斯·布西耶尔将军宣布退休,原因写成“个人及家庭原因”,但不少媒体人猜测这背后或有政治因素。同一天,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布莱恩·芬顿也离奇辞职,具体原因尚不明了。两位高层将领突然离任,显得格外罕见,外界普遍将此与拜登和特朗普之间的政治博弈联系起来,认为这是对前政府官员的一轮“清除行动”。
从事件的触发和行动轨迹来看,政治清算的迹象相当显著。布西耶尔的辞职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军方高层出现的“离职潮”的延续。自2025年以来,至少九名高级将领已被解职或被迫退休,其中还包括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查尔斯·布朗,以及国家安全局局长蒂莫西·霍等人。更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离职将领与特朗普政府的核心诉求存在分歧。布西耶尔曾主导调整对华核威慑态势的相关工作,这一项目因政府更迭而被喊停;而被解职的海军上将肖莎娜·查特菲尔德因公开支持军队多元化,被防长赫格塞思斥为发表“最愚蠢言论”。这种“异见者出局”的模式,与保守派团体提出的“应解职官员名单”相呼应,显现出一种明显的政治筛选意图。
特朗普政府把这波离职潮包装成“军队改革”的必然代价。赫格塞思在将领大会上公开提出了“提高体能标准”“改革军内投诉流程”等新举措,甚至直言如果有人对政策心存厌倦,就应“体面地辞职”。表面上,这些举措像是在推动军队管理的优化——美军历史上也曾因核力量管理分散、职业发展路径有限等问题影响战斗力,改革的方向确实有积极绩效的空间,过去也曾通过整合全球打击司令部等举措提升效率。但落到具体执行时,很多人却感觉其中带有功利性:把所谓“武士精神”等同于体型、仪容的整洁,似乎让军队上下都感到不舒服。
更深层次地看,布西耶尔的辞职事件其实体现了特朗普“政治优先”治理逻辑在军队中的集中呈现。所谓的“改革”只是表层的工具,其核心是通过更换领导层,试图把“反多元化”“聚焦本土防御”等政治议程强行注入军队体系,把军队塑造成个人意志的执行力量。短期内,这样的做法或许能增强对军队的政治控制,但长期风险也很明显:一来,政治清洗会削弱官兵对职业身份的认同,增加内部信任危机;二来,专业判断可能被政治立场取代,从而让战略决策偏离实际的安全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