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成立于1949年,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应对苏联及其盟友的威胁。尽管苏联已经解体,华沙条约组织也早已不存在,北约不仅没有解散,反而不断扩张,现如今已经拥有32个成员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军事同盟。冷战结束后,北约按照原定计划进行东扩,接纳了许多苏联曾经的加盟共和国以及原华约国家,从而加强了对俄罗斯的军事压力。如今,北约的势力几乎已覆盖到俄罗斯的边界,除了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芬兰也加入了北约,成为与俄罗斯直接对抗的前线国家。
虽然美国是北约东扩的主要推动者,但目前的美国共和党政府对北约的态度有所改变。美国认为自己在北约的投入过于庞大,而相较于所获得的战略利益,似乎并不划算。因此,美国要求北约成员国增加各自的防务支出,承担更多的责任,尤其在俄乌战争爆发后。虽然北约成员国为乌克兰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但美国认为其他国家的支持力度不够,尤其是与美国本国的援助相比,这让美国感到不满,认为一些成员国没有履行应尽的义务。
当乌克兰未能如预期那样取得胜利时,美国显然感受到了“包袱”,开始将焦点转移到其他地区。根据外媒报道,美国已经将驻欧空军司令的级别从四星上将降至三星中将,而目前担任这一职务的是杰森·海因斯。这一调整反映出美国在欧洲的关注度明显下降。与此同时,驻日美军司令的级别仍保持为四星上将,这表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重心正在逐步上升。
在推动俄乌冲突停火的过程中,美国与欧洲国家的立场出现了明显分歧。美国希望尽早实现永久停火,而法国等一些欧洲国家则提出了“停火线”方案,试图寻找一种折中的解决办法。美国对此感到愤怒,认为尽管欧洲表面上支持乌克兰,实际上却是在间接让乌克兰失去更多的土地,这让美国颇感讽刺。
从军事角度来看,美国正在进入收缩阶段,无法像过去那样继续维持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军事部署。例如,美国动用航空母舰的难度就成了一个明显的标志。由于财政压力日益增大,美国的资源已不像过去那样充裕,这也促使其对驻欧美军进行裁减。与亚太地区的部署不同,驻欧洲的美军费用完全由美国单独承担,缺乏与盟国共同分担的可能,这让美国愈发感到不满,并进一步要求北约成员国提高军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