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图虫
黄金白银资产,又涨疯了!
10月2日,港股国庆假期开市首日,贵金属概念全线大涨,板块中多只黄金股涨幅超10%,其中中国白银集团更是大涨30%,创出近4年新高。
今年以来,黄金价格已飙升47%,有望创下1979年以来的最大年度涨幅。
近日,高盛发布研报表示,对2026年中旬4000美元/盎司及2026年12月4300美元/盎司的金价预测的上行风险已进一步加剧,金价还有上涨空间,甚至可能高于其先前预估。
尽管市场的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黄金,但今年白银的涨价幅度其实远超金价。截至目前9月末,纽约黄金期货价格涨幅达47%,纽约白银期货价格涨幅超过了62%。国内市场的白银期货涨幅也相对强于黄金(+41.5%VS+46.2%),沪银9月涨幅更是高达16.32%,创下10936元/千克的历史新高。
为什么白银的价格表现会如此强势?这或许可以从金银比这个指标去观察。
01、金银比的估值锚定
一直以来,全球国家与金融市场之所以非常重视并不断持有黄金,是因为黄金由于其稀缺性所带来的独特的货币属性、避险功能、战略稀缺性,并得到全球的共识,进而在资本市场成为很多资产配置价值的“锚定资产”。
这其中,黄金也是判定白银价值最为重要的锚定资产。所以市面上就有一个指标——金银比(Gold-Silver Ratio)。
所谓金银比,一般是指一单位黄金与同一单位白银在同一时间的价格之间的比值。
比如截至上周五,黄金主合约的收盘价格是874.4元/克,白银的收盘价是10918元/千克(也即10.918元/克),两者对比,得出金银比值约等于80:1。
在过去几百年来,金银比这个指标展现出了惊人的稳定性。
19世纪金本位制下,英美等国曾通过法律固定金银比价(如美国1792年设定15:1),虽随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脱离法定约束,但仍保留着市场对两者价值关系的集体认知。
从历史走势看,金银比呈现清晰的中枢迁移特征:20世纪70年代该比值主要运行于20-40区间,80年代中枢上升至40-60,90年代至2021年则多数时间处于50-80之间。自2022年以来,金银比价中枢进一步抬升,进入80-100的区间。
极端行情中,该比值曾两度突破100,2020年新冠疫情引发流动性危机,比值飙升至123的历史峰值;2025年4月,受全球贸易摩擦与制造业收缩影响,比值再度触及105.26的历史次高,为后续白银的估值修复埋下伏笔。
从经济的视角来看,黄金和白银虽同属贵金属,但各自核心定位的分化,直接导致它们在不同经济环境下的价格走势出现背离:
先看黄金,它的核心属性高度聚焦于“金融属性+避险属性”。当经济陷入衰退、地缘政治出现动荡(如战争、贸易摩擦升级),或是通胀高企时,市场的风险偏好会急剧降温,资金会从股票、大宗商品等风险资产中撤出,转向黄金这类避险资产,从而推动金价上涨。
而白银因属性更复杂,资金涌入力度远不及黄金,最终导致金银比被拉高。
再看白银,它既保留了一定的贵金属避险属性,又具备极强的“工业属性”——比如在光伏产业中,白银是光伏板导电浆料的核心材料;在电子领域,它是芯片、传感器的关键导电元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电池管理系统、充电桩也离不开白银。
当经济进入复苏阶段,光伏、电子、新能源等行业的需求扩张,会直接拉动白银的工业消费需求,此时白银的价格涨幅往往超过黄金,进而导致金银比回落。
从这两个阶段的对比可见,黄金的“单一避险属性”和白银的“避险+工业双重属性”,决定了二者在不同经济周期、不同风险环境下的价格弹性差异:
了解了上述逻辑,对于2025年银价涨幅远超金价的原因就很容易理解了。
2025年4月金银比触及105.26的极端高位时,已较40-60的历史中枢偏离75%以上,远超合理波动区间。而这一时刻,是美国对全球国家掀起关税战处于最关键转折点。当然还有中东冲突与俄乌局势也对金价上涨有很大影响。
在4月之后,美国关税战释放缓和信号之后,全球市场对“经济软着陆+工业复苏”的预期升温,叠加市场对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的预期升温,金银比开始加速启动修复进程。
在同时,新能源领域(光伏装机抢装潮+新能源车放量)的爆发式增长,又激发了白银工业需求的井喷,加剧白银的供需矛盾。
据报道,目前全球白银已连续5年出现供给需求缺口,根据2025年测算,全球白银产量比消费量少约4000吨。
这些基本面支撑使白银在经济复苏预期中具备天然上涨动能。
02、金银比指标的投资参考意义
从历史回顾来看,金银比不仅是一个观测指标,也具有实际的投资指导意义。当金银比偏离历史均值时,往往意味着套利或均值回归的机会。
比如当金银比突破80:1,意味着白银相对黄金进入“低估区间”,或黄金因过度避险情绪被“超买”。
举个例子,2020年疫情爆发初期,全球多国采取封锁措施,经济停摆,市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急剧上升,避险情绪飙升至高点。于是金银比从疫情前的60:1急速飙升至了126:1,创下历史高位。这时候,买入白银资产能比黄金资产的收益明显是要高得多的。
2021年,经济逐步从疫情中复苏,工业生产恢复常态,尤其是光伏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对白银的工业需求大幅增加。此时,白银的工业属性开始主导价格,而黄金因避险情绪降温,且缺乏工业需求支撑,于是白银价格的涨幅就明显大于黄金,金银比也从126:1的高位逐步回落至70:1左右。
而当金银比低于40:1,则表明白银相对黄金处于“高估区间”,或白银因工业需求激增被“过度炒作”。
此时,市场逻辑则转向“高估修复”,投资者通常会反向操作——卖出白银、买入黄金。因为白银的工业需求激增往往具有阶段性(如产业补贴退坡、技术替代等),过高的价格会随着需求回归常态而回落;而黄金的“价值稳定器”属性长期存在,最终引导金银比重新向长期均值回归。
2011年就是非常典型的场景,当时全球光伏产业爆发式增长,叠加新兴市场对白银首饰需求的快速提升,白银工业与消费需求双重爆发,推动白银价格短期内大幅上涨,白银价格从年初约26美元/盎司,到4月飙升至49.51美元/盎司的历史极值,涨幅高达90%,金银比一度跌至32:1的低位。而对比黄金同期从1420.80美元/盎司涨至1577.40美元/盎司,累计仅11%的幅度,白银的涨幅堪称夸张。
当然,当金银比处于正常比值区间(60附近)时,这一指标就没有了啥意义,各自价格的波动影响将回归各自的基本面和市场环境。
就目前而言,金银比的值仍处于80的相对高位,如果单从这一指标看,白银价格的后续可能还有不小的上涨空间。
03、尾声
这里不妨设一个假设:
以高盛对国际金价2026年底的目标价4300美元/盎司为锚,金银比的值按照当前(80)和均值(60)来算,那么,到时国际白银的价格将分别为53.75美元/盎司和71.66美元/盎司,相对当前价格(47.2美元/盎司)的潜在涨幅为13.8%、51.8%。
至于金银比更乐观的预期值(40)之下,白银的潜在涨幅能有多大,就更不用说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金银比只是一个观察的指标,短期事件(如突发地缘冲突、主要央行货币政策转向、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周期波动等)常会导致比值阶段性偏离。大家对于金银价格走势的研判,还是要审慎认知研究判定。
接下来,黄金白银的价格是否还能继续狂飙,不妨一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