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发了一篇文章说豆粕要小心了,主要是因为阿根廷取消大豆等出口关税,导致进口大豆出口前景暴增,国内豆粕自然就要跟着震动了。
但是文章刚发出去也就一天,很快又传来了阿根廷恢复关税的消息了,不得不说,刚取消又恢复,这真是给全球市场都打了个措手不及。
官方的解释是出口额大增,申报的出口额仅在2天内就迅速达到了70亿美元的上限,所以目标达到,关税就又恢复了。
但说实在的,没这么搞的,这么一搞也难免让人怀疑是否迫于某种压力,但不管是因为啥吧,结果就是关税恢复了,大豆出口关税恢复到了之前的26%。
不过恢复归恢复,也不得不说,中国的出手就是快,就在阿根廷刚宣传取消关税后,中国买家就迅速订购了约130万吨的阿根廷大豆。
不过随着关税再次恢复,国内豆粕大跌的风险倒是解除了,并且还有所回升,这几天又开始在3000元/吨上下震荡了。
虽然说阿根廷这次关税事件像是个玩笑,但这也暴露出了国内豆粕的一些情况。
什么情况呢?
第一,中国在尽可能的压缩美豆占比。
关于到底进不进口美豆这件事还没有定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在尽可能地压缩美豆在中国进口大豆中的占比,或者也可以说,中国在尽可能地不进口美豆。
虽然进不进口美豆这个问题更多被看作是一场博弈,但这也不能否认一个事实,那就是美豆占我们进口大豆的比例越小,那么我们就越游刃有余。
所以,即便后续仍然进口美豆,但料想数量不会太大,而从长期趋势来看,这一比例会越来越缩小。
第二,豆粕行情节奏要有所变化。
由于美豆和南美大豆出口窗口期不同,所以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也就不一样。
按出口窗口期来看,在南美大豆出口旺季时,国内大豆供应充足,豆粕行情走弱的概率较大,而进入四季度以后,随着进口减少,库存消耗,到11月底12月初开始,国内大豆供应可能将呈现偏紧格局,意味着可能会助推豆粕行情上扬。
而这一局面可能会持续到第二年巴西大豆的再次供应,也就是4月份左右。
第三,豆粕需求进一步调减压缩。
全球大豆主产国就主要是美洲为主,或者说除了美豆就是南美大豆,所以减少美豆进口后,南美大豆虽然有一定补充,但要想实现全面替代还比较难的,而为了缓解这种长期短缺的劣势,办法就是进一步缩减国内市场对豆粕的需求。
这也是为什么今年官方数次喊话要调减生猪产能,并且严控出栏体重和二次育肥。
所以反映到豆粕行情上就是上涨不易,但要大跌也难。
而这个变量主要就落在了南美大豆的产情上,这两年南美大豆尤其是巴西大豆连年丰产,对华出口不断增加,也形成了国内大豆供应充足的基础。但反过来说,如果南美大豆出现大幅减产,那么就会直接威胁到国内大豆的供应,进而就会引发豆粕的波动。
这么来看,豆粕的行情就很明了了,主要围绕南美大豆的供应而波动。所以当阿根廷宣布取消出口关税时,意味着大豆出口增加,所以豆粕掉头下跌。而当关税恢复以后,意味着大豆出口预期下降,国内豆粕也就随之回到了之前的状态了。
后续来看,南美大豆再出现大幅波动的几率不大,所以国内豆粕大跌风险也就大大降低了。
至于美豆,进不进口美豆其实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进口与否对豆粕大趋势的影响已变得有限。
本文完,欢迎关注并点赞,给个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