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务部双线出击 墨西哥关税博弈陷两难 9月25日,中国商务部连续发布两项重要决定:一是启动对墨西哥贸易投资壁垒的调查程序,二是对原产于墨西哥的碧根果发起反倾销调查,调查周期设定为一年。这两项举措被视为对墨西哥近期对华贸易限制的针对性回应。

事件起因要追溯到9月10日,墨西哥总统辛鲍姆突然宣布大幅上调对华商品关税。这份加税清单涵盖纺织、钢铁、汽车等多个领域,涉及年贸易额高达520亿美元。其中汽车关税涨幅最为惊人,直接从20%飙升至50%。墨西哥政府解释称,此举旨在保护本国制造业,特别是占制造业总产值23%的汽车产业。经济部长埃布拉德直言:若不设置高关税壁垒,墨西哥车企将无力与中国竞争。 然而,这场看似单纯的贸易保护背后,实则暗藏玄机。观察人士指出,墨西哥的突然变脸与美国施加的压力密不可分。自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美国已对墨实施两轮关税打击:首轮25%的关税已于3月生效,第二轮30%的加税方案则给予90天缓冲期,最终期限就在10月底。若谈判破裂,墨西哥对美出口将面临55%的复合关税,这个数字甚至超过美国对印度的关税水平。

作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顺差国(2024年顺差达1718亿美元),墨西哥显然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在美国智库CSIS研究员玛丽亚娜看来,墨西哥选择此时对华加税,实则是向美国递交投名状,试图换取美方在关税谈判中的让步。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策略,恰恰暴露了墨西哥在美墨贸易博弈中的被动处境。

面对墨西哥的单边行动,中国迅速亮出反制组合拳。值得注意的是,在商务部采取行动后,墨方态度出现微妙变化。辛鲍姆紧急指派经济部长与中方磋商,同时强调要成立专门工作组化解分歧。但这种看似缓和的姿态实则暗藏算计——既不愿撤销对华关税,又希望中国理解其苦衷。

分析人士指出,墨西哥当前策略存在致命缺陷:一方面想效仿美国以战促谈的套路,另一方面却缺乏与中国博弈的实质筹码。这种既要损害中国利益,又想维持双边关系的矛盾做法,注定难以取得实质成果。更危险的是,墨西哥此举可能陷入两头落空的困境:既无法确保美国永久性取消关税,又自断与中国深化合作的后路。当未来美国再次挥舞关税大棒时,失去中国这个重要贸易伙伴的墨西哥,或将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