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动作,竟是改善骨质疏松的黄金动作!
患上骨质疏松后,骨骼变得异常脆弱,轻微的碰撞、跌倒甚至日常的弯腰、转身都可能引发骨折。而且,患者还常伴随骨骼疼痛、身材变矮、出现驼背等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更让人担忧的是,很多人在发生骨折后才发现自己患上了骨质疏松,这无疑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医疗成本。
为啥骨头会变“脆”?
骨头变“脆”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年龄是重要因素,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骨代谢会出现失衡,骨吸收超过骨形成,导致骨量逐渐流失。
性别差异也很明显,女性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而雌激素对骨骼有保护作用,其减少会加速骨量流失,所以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
缺乏运动也是一个关键原因,长期不运动,骨骼受到的应力刺激不足,会导致骨密度降低。
营养因素也不容忽视,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摄入不足,会影响骨骼的形成和矿化。
此外,一些疾病如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也可能影响骨代谢,诱发骨质疏松。
改善骨质疏松,不只有吃药这一招。
提到改善骨质疏松,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吃药,但这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康复物理治疗在改善骨质疏松方面也有不错的效果,比如日光疗法,适当的日晒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还有脉冲电磁场刺激疗法、机械振动法等。
而运动更是改善骨质疏松的“良方”。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通过快速压力的冲击作用,能让骨组织产生更频繁的电流,促进骨组织的代谢与生长,同时也是保持骨骼健康和促进钙质吸收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提踵:一个动作唤醒“沉睡”的骨骼。
提踵运动是一种简单易行却效果显著的改善骨质疏松的动作。它类似于跳绳、纵跳等负重应力性运动,能有效增强下肢承受压力的功能。
做提踵运动时,双足脚尖点地,脚跟抬起至距地面4~6cm后,在身体重力的作用下做下落顿的动作,此时跟骨与地面碰撞产生应力作用,这种应力刺激能对骨骼产生积极影响。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提踵运动安全性较高,且不需要特殊的场地和器械,在家就能轻松完成。研究表明,适宜负荷强度和频率的提踵运动所带来的应力刺激,对改善处于骨质疏松情况下的中老年人跟骨骨密度有显著效果。
坚持提踵的好处:不止骨头变结实。
坚持提踵运动,好处可不止让骨头变结实。
从骨骼方面来说,它能有效刺激骨组织,促进骨小梁的重建和排列,增加骨密度,提高骨骼的强度和韧性,降低骨折的风险。
对于肌肉而言,提踵运动主要锻炼小腿的腓肠肌、比目鱼肌等肌群,能增强这些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改善肌肉功能。
同时,提踵运动还能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维持下肢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对于老年女性来说,适当的提踵运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静态平衡能力,降低跌倒的风险,进而减少因跌倒导致骨折的可能性。
注意!
在进行提踵运动时,要注意选择适宜的强度和频率,避免过度运动造成损伤。中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循序渐进地开展这项运动,让身体慢慢适应,从而更好地享受运动带来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