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卡28系列直升机,相信军迷朋友们都不陌生。上世纪90年代末,为快速增强我国海上反潜能力,我国从俄罗斯分批引进了20多架卡28直升机。如今到了2024年,这批服役多年的海上猎手已开始陆续退役。这款曾经的主力反潜直升机究竟存在哪些问题?为何会提前退休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其中的缘由。

现代海战中,舰载反潜直升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水面舰艇配备有反潜鱼雷、反潜导弹等武器,比如美军常用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但舰艇自身机动性有限,难以及时应对突发情况。因此,各国海军都会在舰艇上部署1-2架专用反潜直升机,作为快速反应力量。像美军的MH-60、俄军的卡27、英军的山猫等,都是典型的舰载反潜直升机。

回顾上世纪90年代,我国海军在舰载直升机领域明显落后。当时不仅缺乏大型主力战舰,更缺少专业的反潜直升机。为弥补这一短板,我国陆续研制了052型、051B型驱逐舰,以及053H2G、053H3型护卫舰。这些舰艇都配备了直升机机库和起降平台,可搭载国产直9系列反潜直升机。直9是在法国海豚直升机基础上仿制改进而来,衍生出直9C、直9D等多种型号,其中C/D型具备反潜能力。

但直9作为4吨级直升机,存在明显局限。由于载重有限,经常需要两架配合行动:一架携带探测设备,另一架挂载武器。这种双机协同模式效率低下,而当时我国又无法快速研制出更先进的反潜直升机。在这种情况下,从俄罗斯引进成熟机型成为应急之选。90年代末引进4艘现代级驱逐舰时,我国同步采购了卡28反潜直升机。卡28是卡27的出口型号,俄方在该平台基础上还发展出卡29、卡31等多款衍生机型。据统计,我国共引进了20余架卡28,它们曾长期担任海军反潜主力。

从纸面数据看,卡28最大起飞重量达12吨,是直9的三倍,理应具备更强战力。但实际使用中却暴露出诸多问题。虽然体型庞大,但其挂载能力出人意料地弱——仅能在机腹挂载1枚反潜鱼雷,而欧美同类机型可挂载2-4枚。此外,俄制雷达和电子系统性能落后的问题也饱受诟病,这些缺陷严重制约了反潜效率。

2025年初,某主题公园展出一架标有解放军海军赠字样的卡28直升机,证实该机型已开始退役。按服役时间推算,这批早期引进的直升机使用年限尚不足25年。为何提前退役?主要原因有二:首先,随着海军装备现代化加速推进,性能落后的卡28已难以满足新时代作战需求;其次,国产直升机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2024年珠海航展亮相的直9F反潜直升机将逐步替换老旧的直9C,而更先进的直20F反潜型也已问世。直20F借鉴了美军MH-60的设计理念,未来将与直9F共同构成海军航空反潜主力。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新建的052D型驱逐舰和054A型护卫舰,其直升机机库高度明显降低,这是为适配直20F而做的专门设计,同时也意味着这些舰艇将不再搭载体型较高的卡28直升机。可以预见,在国产新型号陆续服役的背景下,卡28的退役进程还会进一步加快。毕竟同时维持两套不同的后勤保障体系,对海军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

关于我国舰载直升机的发展历程,还有许多精彩故事值得讲述。后续我们将继续为大家深入解读这一领域的点点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