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网消息,这几天,美国政坛又有新情况。特朗普总统一直自称“谈判高手”。他在贸易政策上很强硬,经常使用关税手段,说要让中国和印度等国让步。但事实上,让他失败的并不是中国的反击,也不是印度、巴西或欧盟的反制措施,而是美国自己的法律系统。
近期,法院的判决非常明确。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以7比4的投票结果,认定特朗普对全球商品加征高额关税的行为是“违法的”,超出了总统的权力范围。美国宪法明确规定,征税权属于国会,白宫不能绕过国会自己决定。特朗普想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来证明关税的合理性,但法官们不同意。IEEPA确实给总统一些应急权力,但没有允许他随意对全球征税。至于所谓的“对等关税”和“芬太尼关税”等新措施,也被直接判定无效。
特朗普则是不同意判决,立刻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诉,要求加快审理。他说,如果关税政策被取消,美国“会变成第三世界国家”,国库会“崩溃”,而且与欧盟、日本和韩国的贸易协议都会失效,损失会很大。这种说法其实是他常用的策略:把问题说得很严重,然后迫使对方让步。但这种方法在美国司法系统中并不有效。
实际上,关税政策并没有给美国带来预期的好处。数据显示,今年前七个月关税收入增加到1590亿美元,但通货膨胀也很高,8月份CPI同比上涨4.2%。美国中小企业感到压力很大,进口成本转移到下游,导致物价上涨。民主党州长公开批评特朗普的关税“违法且损害经济”,共和党内部也有很多人担心保护主义会影响中期选举。欧盟、日本和韩国等盟友对此不满,而中国则保持观望,没有急于行动。
现在,特朗普的关税官司不仅关系到贸易政策,也是对白宫权力的一次重要检验。最高法院虽然保守派占多数,但近年来多次提醒政府不能过度扩张权力。拜登政府提出的“重大问题原则”明确指出,行政部门在没有国会明确授权的情况下,不能对国家经济做出重大调整。这一次,法院详细审查了IEEPA,发现法律条文中根本没有提到“关税”,特朗普的理由完全站不住脚。
另外,白宫自己也承认,如果败诉,不仅要取消关税,还要退还已经征收的税款,这会造成财政压力。特朗普用关税支持本土制造业和维持贸易顺差的计划彻底失败。他一边威胁要取消与欧盟的协议,一边抱怨法院“为外国服务”,但这反而让全世界看到美国内部的分歧。贸易专家指出,美欧协议本来就是框架性的,可以随时调整,没有人真正重视特朗普的威胁。
这次判决主要针对IEEPA授权的新关税,钢铁、铝和汽车等以“国家安全”为理由的关税暂时没有受到影响。但只要法院确立了这一原则,白宫以后再想随意加税就会很困难。特朗普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法律,比如《1962年贸易扩展法》232条或《斯姆特-霍利关税法》338条,但这些法律的基础更弱,操作空间更小,而且可能被世贸组织否决。总之,贸易保护主义只会让美国与盟友关系变差,推动全球供应链更加多元化。
中国这一次没有采取主动措施,而是通过耐心和遵守规则取得了优势。没有大规模反制,没有急于妥协,只是看着特朗普自己陷入困境。相比之下,欧盟、日本和韩国显得焦虑,印度和巴西等国也在观望。美国内部的政党斗争、企业利益和民意反弹,一起让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失去了作用。贸易战再激烈,最终还是要通过法律和规则解决问题。
这场司法判决不仅是对特朗普的警告,也是对所有国家的提醒:在全球化时代,单边主义是有极限的。美国想用关税主导世界,但被自己的宪法和法院阻止。这是美国的特色,也是国际博弈中值得关注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