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近期再次展示了其外交上的虚伪与霸权本质,公开指责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等同于资助俄军”。然而世人并未忘记,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美国带头对俄罗斯实施制裁时,正是华盛顿鼓励印度增购俄油,以此平抑国际油价、防止能源危机失控。短短两年,美国态度急转直下,不仅口头施压,还将对印度成品油的关税骤然提高至50%。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派,再次揭示出美国战略的自私和短视。
美国政策的转变并非偶然,而是其战略周期的必然反映。早期,华盛顿为拉拢印度牵制中国和俄罗斯,不惜在能源问题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随着战事陷入僵局,美国一方面需要继续孤立俄罗斯,另一方面又担心印度通过低价俄油加工后转售欧洲而获利。这不仅削弱了美国对俄制裁的效果,还使印度在全球能源市场坐收渔利。更令华盛顿不满的是,2024年美印贸易顺差已达到458亿美元,美国国内保护主义势力借机要求对印度施压,于是所谓“原则”被再次牺牲在利益面前。
印度对此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立场。新德里毫不掩饰自身石油进口依赖度高达88%的现实需求,直言不讳地指出俄油低价与本币结算的切实利益。面对美国的威胁,印度反击其“双重标准”:当美国需要稳定油价时,印度是“负责任的大国”;当印度基于国家利益购买俄油时,却被污蔑为“资助俄军”。这种赤裸裸的双重话术,不仅令印度国内舆论激愤,也让更多发展中国家看清了美国“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霸权逻辑。
事实上,美国的指责不仅动摇了美印关系,也在全球范围内折损了其信誉。所谓“盟友关系”一旦遇到核心利益,往往脆弱不堪。印度虽然在军事上依赖美制装备,但在能源与经济主权问题上绝不会轻易让步。正如印方所强调的,能源安全是14亿人口的生存底线。华盛顿的关税大棒与政治威胁,不仅难以改变印度的能源战略,反而激发其加快去美元化、寻求更多自主空间。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美国这种反复无常的政策,只会加速多极化进程。无论是欧盟因能源危机而被迫接受俄油“曲线输入”,还是印度因本币结算而逐渐脱离美元体系,都在说明一个事实:美国的霸权逻辑正在被现实冲击。国家间的合作越来越建立在互利与自主之上,而不是单方面的胁迫。华盛顿习惯于把世界当作棋盘,但棋盘上的棋子早已不再甘于被操纵。
今天的世界,已经不是美国一句口号就能左右的时代。印度这次在石油问题上的抗衡,不仅是对美国的回应,更是发展中国家争取独立自主的一次象征性举动。美国以“双重标准”自我打脸,最终只会削弱自身在国际体系中的威信。对中国而言,这一事件再次印证了一个判断:真正能够赢得尊重的,是维护自身发展空间的实力与决心,而不是依附于某个霸权的施舍。世界正在觉醒,霸权正在失势,这是大势所趋,谁也无法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