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总理莫迪在中国的外交互动,特朗普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怒火逐渐压制不住,亲手关掉了美印关税谈判最后一扇门。
美东时间9月1日,特朗普在其自创的社交媒体上发文,对印度一顿炮轰,称印度对美贸易完全是单方面的,美国买了很多印度货,印度却只买那么一丁点美国货。还表示印度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从俄罗斯买进大量的能源和武器。特朗普文中最后一句话宣布了对印度的裁决:印度之前曾表示对美国0关税,但现在为时已晚!
这句话等于把美印关税最后一扇谈判的门给关上了。在莫迪访华前,美国对印度商品征收了50%的惩罚性关税,还有包括针对印度继续购买俄罗斯能源的额外惩罚性关税。
印度的回应是,连续拒接特朗普电话后,印度总理莫迪带团前往中国天津参加上合峰会。在此期间,莫迪周旋于上合领导人之间推杯换盏。其不仅满脸笑容挽着普京的手,站在中俄之间热聊,试图对外展示“中俄印大三角”的景象。还在同普京双边会晤之前,二人坐在车里单独谈了60分钟。这一幕被媒体的镜头捕捉,登上了国际新闻的头条。
在公开会谈之前,俄印先来一场“车内会议”,既是对外展示俄印友好,也是想借此机会谈一下敏感议题,比如能源合作、军贸订单,或者对西方立场的协调。恰恰这一幕,成了特朗普歇斯底里的“导火索”。
而印度一向擅长的是,不选边,只选好处。这波操作既给了俄中“兄弟情”的面子,也保留了和美西方讨价还价的筹码。更让自己成为多极世界“不可或缺的一极”,在大国博弈中保持着至关重要的位置。
莫迪的表演,让特朗普有一种挫败感,因此不仅有了文章(视频)开头那一幕,还取消了前往印度参加“四方安全对话”机制(QUAD)的行程。该会议全称是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本来是美国“印太战略”的支柱之一。特朗普取消行程,等于自己打掉一张牌,表明他不愿意再给印度面子。可问题是,印度本来就是QUAD里最“不安分”的一环:既想抱美国大腿,又要和中俄保持关系。这一取消,反而把“印度的不可靠”放大了。
在美国的设想里,印度一直是其在亚洲对抗中国的天然盟友。但现实中,印度始终在骑着墙,哪头给的好处多就去哪边展露笑脸。特朗普这番歇斯底里,表面上看是被莫迪在多边场合的外交互动惹怒,实际上是美国在印度问题上的结构性老大难:想拉拢,却拿不出能让印度放弃中俄的筹码。
不止特朗普,美国那些举足轻重的政客们最近先后对印度“开炮”。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把印度称为克宫的“干洗店”,意思是印度像洗钱一样,把俄罗斯的石油提炼后,出售给西方,以此来牟取暴利。
这个比喻虽然损,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问题,也呈现出美国政客对印度的复杂心态,即离不开,又气得牙痒痒:你印度不但没跟我制裁队伍站一边,还借机发财。西方付出高成本制裁俄罗斯,结果印度赚差价,欧洲还不得不买印度油。这让美国内部有人感觉很不平衡。
即便如此,美印关系长期来看不可能决裂,可能短期内会有摩擦。毕竟印度市场和地缘价值太大,美国最多“骂一骂”,最后还是要忍。
对中方来说,我们始终要对印度的摇摆留个心眼,毕竟从过往经验看,印度随时可能“两面下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