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如今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随着战事的持续拉长与攻防转移的频繁,俄罗斯的综合实力显现出更强的一面,军事能力的“厚积”也让其战斗力看起来更具持续性。面临俄军的凌厉攻势,乌军不仅要解決本国兵员不足的问题,还要承受美西方援助逐步减弱的现实压力。在这样的格局里,俄军似乎越打越有势头,而乌军则在最近阶段经历了多点失守、人员与装备损失沉重的打击。
在被外界普遍称作“夏季攻势”的阶段,俄军取得了显著战果。按照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的表述,从三月到现在,尚不足半年的时间里,俄军已成功夺取约3500平方公里的土地,涵盖149个居民点。此举让前线的战略主动权逐渐转向俄方,乌军则处于更为被动的防御态势。
此外,俄罗斯国防部还公开了春夏季军事行动的视频资料,详细展示了俄军控制地区的分布情况与作战态势。如此大规模的领土收复,确实构成一次重大的军事胜利。这些成果本身就足以提升士气与外界信心,但胜利的意义并不止于土地的获得,更在于对乌军有生力量的有效消耗与削弱。
据俄防部8月29日发布的战报,乌军在过去一周的损失已突破万人之数,达到约8850人以上。在第聂伯罗—顿涅茨克方向,乌军损失更是超过2700人;同时,还有一辆德国制造的“豹2”坦克,以及34辆装甲战车之中11辆属于北约体系装备的车辆遭受毁伤或被缴。
战争至今,乌军最核心的问题仍然是兵力不足。尽管当前俄军推进的速度看似并不算极快,但只要乌军连同人员的损失达到某种临界点,俄军就可能凭借数量优势在漫長的千余公里战线纵深撬开缺口。届时,乌军极有可能面临兵力崩溃、战线崩塌的局面,俄军或将快速夺取大段土地,消灭大量乌军。
据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俄语媒体报道,乌军在哈尔科夫方向的人力严重短缺,被迫转入防御态势。可见,若战争继续延长,乌军的兵力紧张问题势必愈发突出;北约方面尚未直接派出地面部队援助,这使纠纷中的兵源问题难以得到根本缓解。兵力对比很可能成为决定俄乌战局走向的关键杠杆,而俄罗斯那支数十万的常备军,最终被视为对乌军形成致命打击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