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 王鹤静)今年以来,公募FOF基金整体业绩回暖。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近九成的公募FOF产品成立以来实现正收益,包括全市场FOF管理规模最大的兴证全球基金在内的40多家公募机构旗下FOF主份额成立以来收益全线飘红。
中国公募FOF市场发轫于2017年,目前存续的514只公募FOF产品中,有315只成立于2021年至2023年,这些产品成立后经历了一段较长时期的回调,使得公募FOF品类一度承受了较大的市场压力。伴随权益市场回暖,成立于上一轮市场高点的公募FOF产品也陆续翻红。除业绩转好外,公募FOF多元配置、风格清晰、降低波动等优势逐渐显现,以兴证全球基金为代表的公募机构在探索多元资产配置、精细刻画业绩比较基准、追求稳定且可持续的超额收益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经典的资产配置理论认为,通过多种资产的组合配置,可以在不降低预期收益的情况下,显著降低波动。从过去三年实证数据来看,FOF基金相较普通基金的确表现出了相对更低的年化波动率。
具体来看,根据银河证券分类,将权益资产占比60%-95%的混合型FOF、权益资产占比60%-80%的养老目标风险FOF作为偏股型FOF样本,将其与中证偏股基金指数成分基金中的偏股混合型基金相比较,截至8月25日,偏股型FOF近三年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56%,平均年化波动率为15.06%,均优于偏股混合型基金的0.57%、21.86%。偏债型基金方面,将权益资产占比0-30%的混合型FOF和养老目标风险FOF作为偏债型FOF样本,将其与万得偏债混合型基金指数成分基金相比较,截至8月25日,偏债型FOF近三年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63%,低于偏债混合型基金的2.47%,但偏债型FOF近三年平均年化波动率为4.26%,优于偏债混合型基金的4.74%。
波动作为风险的一种表现形式,往往成为阻碍持有人获得收益的障碍,公募FOF相对较低的波动率意味着更优的持有体验,有助于持有人长期持有。部分迹象显示,通过一轮周期的验证,公募FOF逐渐受到持有人的认可。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全市场FOF总规模达1656.72亿元,较年初增长24.43%,扭转连续两年萎缩趋势。截至8月27日,今年以来已有40只新发FOF成立,超过2024年全年的36只。
值得注意的是,公募FOF更低的波动率,一方面来源于更分散的持仓和风格配置,另一方面也来自于更多元的资产类型。过去几年,中国市场公募FOF逐步从股债搭配走向多元资产,成为公募基金行业探索多资产配置的重要力量。据世界黄金协会统计,早在2020年底,中国市场134只公募FOF中就有27只持有黄金ETF。伴随各类商品基金、跨境基金、公募REITs等投资工具的多样化,为公募FOF践行多元资产配置提供了便利。
2024年11月8日,兴证全球积极配置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LOF)公告变更业绩基准,成为中国境内市场上第一只业绩基准涵盖全球股市和黄金的公募基金。随后又一批FOF基金雕琢业绩比较基准,加速拥抱多元配置理念。在8月以来发行的FOF新品中,已有6只采用大类资产配置策略,其业绩基准中至少由四类资产构成,较以往呈现精细化特征。截至8月,已有103只公募FOF产品在业绩比较基准中纳入了香港市场指数、21只产品纳入了黄金、超过10只产品纳入了海外权益市场相关指数。
公募FOF精雕细琢业绩基准背后,体现出全行业对于业绩比较基准和超额收益的重视。作为多元资产配置的品种,业绩基准有助于持有人了解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同时也是考核基金管理人的一把标尺。
梳理近三年公募FOF基金超额收益情况来看,兴证全球基金旗下有6只FOF基金超额收益居前。兴证全球旗下FOF基金均选择中证偏股基金指数作为国内权益部分的业绩基准,相较于中证800等主流宽基指数,中证偏股基金指数长期存在正超额,这意味着兴证全球基金为旗下FOF产品选择了更难以取得超额的业绩基准。
超额并非一日之功,而是来自日积月累。以旗下成立时间最长的兴全安泰平衡养老目标三年持有期混合(FOF)为例,该产品自2019年成立至今,每一自然年度内均实现了超额收益。兴证全球基金介绍,FOF团队重视业绩比较基准的指导作用,严格控制产品相对业绩基准的偏离度和业绩跟踪误差,尽可能争取低于基准的波动和回撤。截至8月25日,该团队管理的11只FOF基金中,全部基金最大回撤均小于对应业绩基准的最大回撤,10只基金取得超额收益,8只基金年化波动率小于业绩基准的年化波动率。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由5位基金经理分别管理旗下产品,但兴证全球基金的FOF产品权益中枢与近一年波动率之间存在显著对应关系,产品矩阵清晰,风险收益特征稳定,这都得益于团队化作战,由专人覆盖不同资产类别,投研一体化赋能组合管理。
兴证全球基金FOF团队认为,通过团队化作战和一以贯之的“纪律性”,使得产品保持稳定的风险收益特征,能够有效避免投资者在产品净值超预期的上涨或下跌中产生“追涨杀跌”的非理性投资行为,从而长期维度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