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27日起,美国正式对印度加征50%的关税。这其中,一半关税源于双方谈判破裂后的既定措施,另一半则是因印度持续购买俄罗斯能源而触发的“次级关税”。这使得印度成为全球GDP前十的国家中,唯一一个遭受“次级关税”打击的经济体。此举让印度总理莫迪深感失望,而美国总统特朗普同样因印度的强硬态度而愤怒不已。

莫迪的失望主要来自于美国在关税问题上完全无视印度的现实国情。自4月2日美国发动关税战以来,美印之间已经进行了五轮谈判。在此期间,包括英国、日本、欧盟和韩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相继妥协,签订协议以换取较低的关税。然而,印度却始终坚持立场,不肯答应美国提出的开放农业市场与削弱小企业保护的要求。印度方面认为,这些要求一旦接受,将严重冲击国内农民和中小企业的生存。值得一提的是,就在2月份,特朗普还公开称赞莫迪是“伟大的领袖”,但短短半年后,局势骤变,美国毫不顾及印度的死活,让莫迪难以理解。

据印度官员透露,印度原本计划接受25%的关税,并借8月美国贸易代表团访印之机展开更深入的谈判,争取在9月至10月间签署协议。然而,美国突然取消了访问计划,使得印方的战略彻底落空。更令印度无法接受的是,美国以购买俄罗斯能源为由,在8月27日直接加征额外25%的关税,这种“次级关税”让印度人怒不可遏。毕竟,购买俄罗斯能源的不止印度一国,中国、土耳其等国家同样进口了大量俄能源,却没有遭到类似对待。在印度看来,这就是赤裸裸的美国霸凌。

对印度而言,不进口低价的俄罗斯能源几乎不可能。印度国内缺乏石油储备,而通过转口贸易俄罗斯能源,印度财政收入得到了极大补充。因此,印度政府只能选择逐步减少进口,而不是立即中断。问题在于,美国的态度极为强硬,根本不给印度缓冲的时间和机会。莫迪在对待特朗普时一直保持尊重,但如今遭遇如此对待,自然愤怒与失望交加。与此同时,特朗普本人也怒火中烧。据德媒报道,过去几周特朗普曾四次请求与莫迪通话,但全部遭到拒绝,这在特朗普看来无异于当众打脸。

特朗普一向以“漫天要价、坐地还钱”的商人思维著称,擅长通过谈判灵活调整条件。但印度却没有利用这一点,而是选择强硬到底,拒绝为特朗普的情绪提供缓和空间。最终,美国总统感受到的是印度毫不妥协的态度。从4月至7月,美国关税战面临多方抵制,但英国、日本、欧盟等接连签约,最终令美国战略大获成功。唯独印度坚如磐石,让美国代表团在五轮谈判中倍感煎熬。 在特朗普看来,印度不仅没有给面子,还一再顶撞,尤其在购买俄罗斯能源问题上坚持己见。这彻底点燃了特朗普的怒火,使其决定采取更为严厉的手段。更具戏剧性的是,当特朗普试图通过电话修复关系时,莫迪四次拒绝接听。若此消息属实,那么这不仅是外交上的冷遇,更是对特朗普自尊心的严重打击。连普京都要顾及特朗普几分颜面,而印度的态度则显得异常强硬。

事实上,莫迪之所以如此强硬,是因为特朗普团队在舆论上甚至直言“印度经济已死”。这种言辞与高关税的双重打压,使莫迪难以忍受。印度人同样要面子,面对特朗普的咄咄逼人,莫迪选择了最直接的方式回应——拒绝交流。 这场美印关税风波,至少带来三点启示。其一,国际关系的根本规律仍是“丛林法则”。没有足够实力,就只能任人摆布。中国之所以能与美国硬碰硬,正是因为拥有足够的经济与产业实力。而印度虽然自称大国,但无论是GDP总量还是人均收入,距离美国和中国仍有巨大差距。 其二,美国的霸凌行径确实过火。印度本可接受25%的关税,但额外的“次级关税”却让人无法忍受。而且,美国只针对印度,却对同样进口俄能源的中国、土耳其等国网开一面,这让印度人愈发愤慨。

其三,印度在反对美国的同时,也表现出自身的矛盾与摇摆。莫迪一方面宣布将参加上合峰会并访问中国,释放向中俄靠拢的信号;另一方面,印度外交部却在台湾问题上反复“澄清”,甚至在中方高官离境后试射导弹,释放敌意。这种反复无常的操作,让外界对印度的同情逐渐转为不适。

总的来说,特朗普的愤怒有其逻辑,莫迪的愤慨也不无道理。接下来,谁会率先低头,谁会在关税博弈中作出妥协,还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