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里饱满的大豆 pods 眼看就要收获,美国中西部的农民们却愁眉不展。收割机还没启动,坏消息已接连传来——中国买家的订单迟迟未到,太平洋沿岸的粮库堆得满满当当,有人对着田埂叹气:"再这样下去,这些豆子怕是要烂在地里当肥料了。"
今年截至7月24号,美国出口商仅售出300万吨大豆,跌至20年来最低。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2024年进口1.05亿吨,其中2213万吨来自美国。但如今,中国提前锁定的未来两个月1200万吨大豆供应(占同期需求一半),全来自巴西等南美国家,美国颗粒未进。
往年此时,中国已完成年度14%的采购量,今年却连询价都寥寥无几。芝加哥期货市场大豆价格跌至2020年以来最低,太平洋沿岸出口粮库纷纷停摆,员工或轮休或被裁。
俄亥俄州第七代农场主哈巴奇无奈道:"成本涨上天,农药、农机哪个不涨价?豆子价钱却一个劲跌。收上来卖不出去更亏,还得花仓储费。"气候灾害本就添堵,出口受阻让农民雪上加霜。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今年7、8月大豆种植面积预估低于去年,因农民怕亏本不敢多种。更糟的是单产可能创纪录,市场消化不了,丰收成负担。内布拉斯加州农民蒂姆布林直言:"就盼着中国能重新买我们的豆子。"
这一切源于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今年4月,其政府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数倍甚至数十倍"对等关税",引发全球市场动荡,多国反制导致美国商品滞销,农产品首当其冲。中国自然反击,减少美国大豆进口。美国大豆本有竞争力,关税一加优势尽失,中国买家转向南美。巴西、阿根廷等国适宜种大豆,且特朗普政策反复,中国更愿选稳定供应源,巴西成首选。
美国《华尔街日报》将农民损失归咎于中国在巴西建的农产品出口码头,遭巴西网民嘲讽。该码头由中粮集团在桑托斯港建造,耗资2.85亿美元,今年3月底运营,年底完工后年吞吐量达1400万吨。巴西网民称是美国自己的政策所致,更愿与尊重他们的国家合作。美国大豆麻烦不止于此,加拿大、墨西哥等主要买家也因贸易争端可能限制进口,路越走越窄。
美国大豆协会急了,一直反对中美贸易冲突,称别用关税当武器。协会主席拉格兰德两次致信特朗普,4月警告新一轮贸易战可能让农民"永久"失市场,最近又说种植户濒临"贸易与财务悬崖",扛不住长期贸易战,"豆农财务压力极大,粮价跌,生产资料却涨价"。爱荷华州农民联盟主席雷曼称,上次贸易战丢的海外客户至今未回,"加关税这招达不到公平贸易的目的"。特朗普却只在社交媒体喊话,8月10日称中国"担心大豆短缺",希望订单增四倍,次日又让采购量翻两番,仅短暂推高价格,无实际作用。农民在公开信中说:"与中国达成协议越晚,损失越重。"
特朗普重面子轻农民利益,寒了基本盘的心。南达科他州农民斯旺霍斯特仍对其有幻想,弗洛里乐观认为中国总会下单,美国大豆出口协会首席执行官萨特觉得能很快达成协议,农业部副部长想开拓新市场,可雷曼点明:"上次失去的客户至今未归。"
美国大豆产业链寒意弥漫,种业、农药、农机、物流、期货等都受影响,订单减少,裁员减产,产业或垮。政治上,拉格兰德等支持者公开反对,不满声渐大,下次选举支持率堪忧。国际上,巴西总统卢拉反对美国关税政策,联合中国抵制,金砖国家及全球南方国家更愿与靠谱伙伴合作。
解决之道简单,特朗普取消不合理关税,与中国好好谈。中美经贸互利共赢,中国需大豆,美国大豆需中国市场。全球经济紧密,贸易保护主义行不通,只会自伤。美国大豆协会呼吁别用关税,好好合作才对,否则丢了市场、伤了人心,就回不了头了。希望特朗普早日醒悟,别再让美国农民心寒,毕竟没人想尝豆子烂在地里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