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美关税停战结束的最后一刻,特朗普终于签了字,把关税休战期延长了90天,截止到11月10日。这个时间点很微妙,因为外界普遍猜测,中美高层可能会在10月底的APEC峰会期间会面。这样一来,双方至少多了一个能面对面谈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签字的过程并不顺畅。其实早在7月底,斯德哥尔摩谈判结束后,中方就已经表态,双方会继续暂停24%的加征关税,还会延长90天。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也早就把消息汇报给特朗普。但白宫这边迟迟没有动静,直到最后一晚,特朗普才在社交媒体上低调宣布。要知道,这种事根本不需要拖半个月。
为什么特朗普拖这么久?原因很可能是他心里并不想让外界觉得自己在向中国妥协。对特朗普来说,“对华强硬”是个政治标签,一再对中国让步,必然会成为内部反对派的把柄。所以这半个月,特朗普一边拖延签字,一边在别的议题上加码对中国施压。比如点名批评中国进口俄罗斯石油,威胁加征更多关税。
可不管特朗普怎么拖,最后这个字他还是得签,因为美国经济真的撑不住新一轮的关税大战了。最新的就业数据就是一个警告。数据显示,上个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只有7.3万人,远低于预期。5月和6月的数据还被大幅下调,总共少了25.8万人。这是很罕见的修正。失业率升到4.3%,创三年新高。美国制造业减少1.1万个岗位,零售业和批发业也在收缩。
特朗普当然不想把责任揽到自己头上,他直接炒掉了劳工统计局的局长,还说这是“拜登的人”。可现实是,关税抬高了进口成本,零售商的压力很大。结果就是物价上涨、民众需求下降、库存减少、裁员增多。再这么拖下去,美国就有可能出现滞胀。
虽然现在还不能完全确定美国会走向滞胀,但苗头已经在那里。短期来看,美国关税收入是增加了,但长期影响肯定是负面的。这有点像之前的英国脱欧,一开始没看出有什么特别的坏处,可几年后回头看,经济损失巨大,但已经没法回头。
特朗普自己心里也清楚这一点,所以他才要想办法对冲这些风险。从前往后看,特朗普至少押注四件事:一是“大而美”法案、二是制造业回流、三是美联储降息、四是科技进步带来的生产力提升,比如AI。听起来很美好,但关键问题在于,这些都需要时间,而留给特朗普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也正因为如此,特朗普才会一边催美联储降息,一边和中国暂时休战。如果不这么做,关税对经济的冲击会来得又快又猛,甚至超出他的控制。这也是为什么,我说特朗普这个字签得不太情愿。
接下来这90天,中美的关税博弈还将如何发展?分析认为,如果APEC期间中美首能谈出一个框架协议,关税休战可能会继续延长,甚至是部分取消;但如果中美没有谈出个所以然来,美国肯定又要在地缘政治上大做文章,虚空造牌逼中国让步,比如台湾或南海问题。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现在着急的是特朗普,不是我们,所以有分析认为特朗普掀桌子的可能性不大。更大的可能,特朗普会在谈判中,进一步对中国让步,然后回去继续唱高调,继续营造自己大赢特赢的假象。可实际上我们看得一清二楚,美国果然向中国认输了。
来源:《中美延长贸易休战以避免关税上调》 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