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激烈的拉锯战,美国试图在贸易中获得更大的利益,而中国则顽强抵抗,结果在这场斗争中,双方都未能实现全胜。自特朗普担任总统以来,他的贸易政策迅速成为了他执政的标志性策略之一。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博弈,许多措施却始终处于半途而废的状态,尤其在大豆贸易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在2018年,特朗普发起了针对中国的钢铝关税,作为回应,中国也立刻对美国的农业出口进行了反击,而大豆则成了首当其冲的牺牲品。
事实上,中国曾是美国大豆的最大市场,每年从美国进口超过两千万吨的大豆。然而,随着贸易战的打响,中国迅速将采购订单转向巴西和阿根廷等其他国家。美国农民的库存因此激增,市场价格也因此暴跌。在芝加哥期货市场上,情况愈发严峻,整体行情如同坐过山车一般,每一天都在下降。尽管特朗普推出了一系列补贴措施以帮助农民缓解困境,但这种方式并非长久之计,许多农民不得不转向种植其他作物,比如玉米,生活困难的现状依旧严峻。
到了2025年,特朗普再次成功当选,成为了第47任总统,他的保护主义政策依旧风生水起。在年初,他公开表示要对中国商品再次加征关税,并将基线提高至高达145%的惊人水平。这一举动无疑激怒了中国,后者也迅速做好了反击的准备,计划对美国商品征收125%的报复性关税。原本在8月12日即将到期的休战协议,如果不续签,那么关税将会飙升,这将势必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冲击。企业为了应对这种变化,不得不重新调整供应链,而成本的上涨必然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特朗普团队经过内部评估,认为加税会造成通胀上升1%,失业率随之上升,这显然会激怒选民。与此同时,民主党也不遗余力地在国会中谴责特朗普的政策,称其损害了民生,并且街头抗议活动愈演愈烈。
在8月10日的晚上,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发出了一条引人注目的帖子,声称如果中国想要续签协议,就必须购买四倍于去年数额的大豆,也就是8852万吨。这一数字并非天方夜谭,而是基于中国去年从美国进口的2213万吨进行的推算。更有甚者,他威胁中国如敢从俄罗斯购买石油,便会额外加征25%的惩罚性关税。看似是为中国的供给问题着想,实际上却是意在减少贸易逆差,并顺便帮助美国农民消化库存。
然而,中国并没有急于作出回应,外交部在发布会上仅表示会继续推动谈判,并没有提及具体的大豆采购事宜。市场瞬间紧张,道琼斯指数应声下跌几百点,许多企业的高管都得迅速调整采购计划。此时,特朗普的财政部长贝森特出面安抚市场,声称关税如同冰块,会逐步融化,但必须对贸易失衡问题进行纠正,以使制造业能重新回流到美国。这番话不仅是对本国公众的解释,也是向日本和欧盟发出的信号,希望能拉拢盟友共同孤立中国。虽然日本和欧盟对此表示一定的兴趣,但并未完全站在美国这一边,未能全力加入特朗普的阵营。与此同时,中国凭借对稀土资源的控制,始终保持着向全球高科技企业的供应能力,且依赖金砖国家的支持,供应渠道未受影响。
特朗普团队在内部对此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是选择继续休战还是迎头硬上?在经济顾问的统计数据显示,关税的增加将导致美国GDP减少1%的情况下,企业的游说信件纷纷堆满白宫。虽然补贴措施得以延续,但库存压力依然巨大,许多农民不得不以低价将农产品出售给乙醇厂。全球经济因这场贸易战显得疲软,供应链也在不断重塑中面临着不断上升的企业成本。虽然特朗普希望的保护主义政策在短期内能够保护部分就业,但在农业领域却遭遇了重创。面对强劲的中方反击,特朗普显然不愿走向更为险峻的岔路,生怕经济崩溃,导致通胀飙升。
在8月11日,特朗普最终选择签署了一项指令,决定将休战时间延长90天,直到11月10日。市场因此得以稳住,但大豆订单并未增大。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报告显示,农民的库存依然高企,而他们不得不以低价将大量生产的农产品出售给乙醇厂。在此期间,中国则朝向东南亚和欧洲市场转移出口,加强多元化的交易策略。民主党继续批评特朗普的政策,认为这种贸易战最终伤害的是普通民众,抗议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愈发频繁。
此外,特朗普的保护主义政策促使美国在稀土资源开发方面采取积极行动,尽管这一过程缓慢。与此同时,中国则在加强与金砖国家的合作中表现得越来越韧性十足。虽然短期的保护主义保护了一部分就业机会,但对于农业部门而言,毁灭性打击无疑是显而易见的。两国之间的贸易争端并未得到有效解决,中国的大豆采购未能达成预期,关税问题依然悬而未决。
经过这场漫长的贸易战博弈,美国试图通过征收关税来迫使中国做出让步,但中国却凭借着强大的底牌从容应对。起初,特朗普声势汹汹、威胁加征三位数关税,但临近休战协议到期,却又选择了临时续签90天。中国的大豆订单依旧未见好转,这使得美国农民在库存压力的困扰下继续感到愁苦。虽然特朗普提供了补贴,但这种措施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很多农场主不得不寻找其他出路。全球市场密切关注着这场博弈,企业们忙于寻求替代供应商,而最终承担成本的无疑是普通消费者。
特朗普的保护主义口号虽听起来响亮,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面临着巨大的经济风险和内部分歧。民主党持续抨击特朗普的政策,认为这种做法又一次伤害了自己国家的普通民众。未来的发展走向如何,依旧充满不确定性;谈判过程可能还会持续,协议续签或小幅加税均有可能,但对于三位数关税,特朗普显然不敢贸然尝试。在农业领域,美国需要反思其过于依赖单一市场所带来的风险,而中国则通过多元化采购展现了其强大的经济韧性。整个过程显示出特朗普想要获得巨大胜利的愿望最终却因过于理想化而功败垂成。
在11月到期前,看起来谈判仍将是一场漫长的拖延战。中国的出口逐渐多元化,美国内部的斗争则愈发激烈。贸易格局正在悄然变化,经济脱钩并不容易,最终还是需要各方通过谈判来解决。美国的农业需要寻找新的出路,而中国的韧性则在不断增强,金砖国家的合作正在深化,特朗普希望能在这一场斗争中获得绝对的胜利,但最终的结果却是步步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