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美国媒体《NSJ》发布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报道,声称中国歼20战机的年产量已经达到100至120架。这一数字如果属实,将意味着不到10年,中国空军将拥有超过1000架歼20系列战机。这一消息让人惊叹不已,但也带有明显的夸张成分。美媒这番报道,显然有着过分抬高中国军力的目的,以此向美国国会施压,争取更多的军事经费。那么,解放军究竟需要多少架歼20系列战机才算合理呢?
首先,了解歼20战机的背景非常重要。歼20战机于2011年成功首飞,这一事件曾在国际间引起了巨大反响。经过多年的研发与改进,歼20战机于2018年正式定型,并开始批量生产和装备部队。截至目前,国际媒体估算,解放军空军约有200架歼20系列战机。在生产速度上,相比其他国家的同类战机,歼20的速度并不算快。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状况呢?
其实,歼20战机的各项性能在定型时并不完美,很多细节和技术指标仍需要持续改进。因此,歼20的生产和服役一直采取了“小批量生产、小批量服役”的模式,以确保可以满足解放军的实际需求,同时又能对现有的战机进行不断升级与优化。正因为如此,歼20战机的生产数量自然不会太高。近年来,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歼20A和歼20S等改进型战机陆续亮相。以歼20S为例,它是全球唯一的双座第五代战机,具有更多的任务承担能力,能执行更加复杂的作战任务。
诚然,中国的五代机数量确实还需大幅增加。以美国为例,其F22战机是世界上首款第五代战机,虽然自2015年起已停产,但美国空军已服役超过180架F22。此外,美国的F35系列战机作为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主力机型,2026财年,美国计划继续采购47架F35战机和129架F15EX战机。到2026财年,F35的服役数量预计将超过1000架,形成巨大的数量优势。而与之相比,解放军目前仅拥有200多架歼20战机,歼35系列战机也刚刚开始批量生产,距离大规模装备还需要时间。
更值得注意的是,歼20系列战机无疑是解放军空军的主力战机。相比之下,歼35系列则是海军航空兵的主力机型,在空军体系中的地位明显低于歼20。歼20战机的作战半径远超其他机型,尤其是侧卫系列战机,而侧卫战机本身就以远航程著称。因此,歼20战机具备了显著的战略优势,特别适合中国这样疆域辽阔、海域广袤的国家。
对于解放军空军来说,重型战机的需求非常大。正如国外媒体所报道的,中国空军的重型战机数量几乎是中型战机的两倍。假设歼20系列战机的年产量真如《NSJ》所述达到100至120架,这将是一个相当惊人的增速,短短十年内,中国空军就能装备1000架以上的歼20战机。然而,尽管这一目标在理论上可能是必要的,实际情况却并不如此乐观。
歼20的年产量如果达到100至120架,甚至成飞公司每年全力生产,也难以达到这样的生产规模。根据目前的生产情况,每年数十架歼20战机的生产速度才是更为现实的预期。此外,即便是现阶段的歼20A和歼20S,也并不是最终的标准版。目前歼20系列战机仍使用涡扇10C发动机,这是一种临时过渡型发动机,尚未实现标准化。未来的歼20将搭载推力更大的涡扇15系列发动机,但涡扇15仍在研发中,尚未完全定型,因此也无法实现大规模生产。
对于歼35系列战机,同样面临类似的情况。歼35虽然已开始批量生产,但其生产过程也将经历逐步上量的阶段,短期内产量不可能激增。此外,歼35目前也还在进行技术过渡和改进,因此,它的生产量在未来几年内也不会超过一定规模。
总的来说,歼20和歼35系列战机的年产量将在未来几年内保持适中的增速,绝不可能在短期内达到美媒所说的年产100架以上。尽管如此,解放军空军的实际需求仍然非常巨大,最终歼20系列战机的服役数量很可能会接近800至1000架,这对于保障国家的空防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