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吕超 王金萍
一辆摩托车载着简易工具,穿梭于乡间小道。这看似寻常的“手艺人”身影背后,却暗藏着专门针对农村老年人的“黄金陷阱”。日前,经湖北省当阳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盗窃罪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一万五千元人民币。8月6日,承办检察官以案说法,提醒广大群众警惕黄金清洗和加工骗局。
“洗黄金、修黄金、卖首饰嘞……”2023年12月的一天,张某驾驶摩托车来到当阳市庙前镇某村。李奶奶听到摩托车上循环播放着可以修补黄金,于是便叫住了张某。听到只收取10元的加工费,李奶奶便请张某帮助翻新自己的一对黄金耳环。
张某将李奶奶的真金首饰放入其携带的小型模具中加热熔化。随后张某称要用水“冷却”模具,让李奶奶端来一盆水。张某将事先放置了腻子粉的模具放入水中,一瞬间蒸气弥漫、水体变浑。
“我看到水汽一冒,加工就结束了……”李奶奶回忆时说道。
“别看张某一顿操作看似很专业,实际上,他根本不会加工制作黄金首饰。”承办检察官介绍,张某只是利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水汽来转移李奶奶的注意力,让老人误以为首饰正在被翻新。随后张某利用浑浊的水体作掩护,用事先藏在手中、外观极其相似的黄铜假首饰调包。当李奶奶接过崭新的“首饰”时,真金早已落入了张某的口袋。得手后,张某便找借口迅速驾车逃离。
第二天,察觉到首饰颜色不对的李奶奶便到珠宝店鉴别真假,确认被骗后来到当阳市公安局报警,警方于次日抓获张某。2024年3月27日,该案被移送至当阳市检察院审查起诉。经查,2019年至2023年期间,张某打着“清洗、加工黄金首饰”的幌子,选取农村中老年妇女为作案对象,利用她们被骗后害怕子女责怪、大多选择不报案的心理,先后多次调包盗走他人的黄金首饰。截至案发,已查明张某盗窃7名被害人黄金70余克,总价值达3.5万余元。
承办检察官在全面审查案件后认为,张某虽然采用了欺诈性手段接近被害人并制造机会,但其非法取得老人黄金的决定性手段是以调包这种秘密窃取方式实现的,张某加工制作黄金首饰的过程只是为盗窃创造了条件,其行为完全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应该以盗窃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承办检察官介绍,审查起诉环节,该院高度重视追赃挽损工作,积极引导侦查,追踪赃款赃物流向,同时充分开展释法说理工作,扭转了张某对抗心态。根据张某请求,办案人员联系其家属协助退赃退赔,成功为7名老人挽回了全部损失。
日前,当阳市检察院以盗窃罪对张某提起公诉,当地法院作出上述判决。
承办检察官提醒,犯罪手段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尤其是老年人,由于他们缺乏足够的防范意识,往往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因此,广大老年朋友必须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切勿轻信他人,更不要随意将首饰交给陌生人。若确实需要清洗首饰,应选择信誉良好的首饰店,并仔细辨别,以防上当受骗,守护好自己的财产。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