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董鹏
经历7月下旬的“过山车”行情后,资金正在重新流入大宗商品市场。
截至8月6日收盘,焦煤2510、焦煤2511两个合约涨停,新晋主力焦煤2601等多个合约涨幅超过6%,同时焦煤期货总持仓量单日增加5.8万手,增仓幅度仅次于7月24日、7月25日大幅拉涨期间。
值得注意的是,受到前期价格剧烈波动影响,当前焦煤期货仍然处于交易所调控阶段。
其中,受到开仓限制最大的是“前主力”焦煤2509合约,近期持仓量也确实有明显下降。不过,由于近期市场正处于“移仓换月”阶段,新晋主力2601等合约所受到的限仓影响更小,使得资金能够较为顺畅地回流。
相比之下,随着市场逐步回归基本面定价,资金对各期货品种的态度并不相同。
比如此前表现突出的玻璃期货、纯碱期货和碳酸锂期货,无论是价格反弹力度,还是持仓回升幅度都要明显弱于焦煤期货。
回流
持仓量,是指未平仓多空头寸的总和,可以直观反映出当前市场持仓资金的多寡。
在7月下旬的上涨行情中,焦煤期货就伴随着持仓量的快速增加。文华财经数据显示,7月21日以前,焦煤期货总持仓量最高位85万手左右,此后随着该品种价格的迅速上行,到7月25日时其持仓量达到了92.2万手的新高。
当天,交易所开始调整焦煤期货交易限额,“自2025年7月29日交易时(即7月28日夜盘交易小节时)起,非期货公司会员或者客户在焦煤期货JM2509合约上单日开仓量不得超过500手,在焦煤期货其他合约上单日开仓量不得超过2000手。”
进入调控阶段后,资金开始从焦煤期货中流出,整体持仓量亦回落至76.4万手,焦煤期货也在短短10个交易日完成了300元/吨的上涨和下跌。
直至本周市场有所企稳,资金开始重新流入焦煤期货,其中8月4日、8月6日焦煤期货持仓分别净增加3.3万手、5.8手。
截至8月6日收盘,焦煤期货总持仓已经再次回升至86.3万手,重返历史相对高位。资金选择重新回流,又与上述限仓规则、供需现状与政策预期等密切相关。
目前,焦煤2509合约执行的单日开仓量不超过500手的限仓标准,而市场受到“移仓换月”的影响,交投重点已经逐步切换至2601合约,该合约则适用于单日开仓量不超过2000手的限仓标准,所受到的限仓影响明显更小。
横向对比焦煤期货各合约持仓量走势,也是2601合约的增仓幅度最为明显。
同时,焦煤期货的供需关系也要明显强于其他商品期货。Mysteel数据显示,上周矿山、洗煤厂、港口等渠道均处于低库存状态。
其中,523家样本矿山精煤库存环比大减30.2万吨至248.3万吨,创出2024年3月以来最低值,洗煤厂精煤库存也同步降至近一年的低位166.38万吨。这一处于低位的库存数据,显示出当前市场偏紧的供应格局。
“目前炼焦煤基本面较上半年出现明显改观,高库存高供给的过剩局面已经转变为阶段性的短缺,对煤价有较强支撑。”大陆期货指出。
结合当前表现良好的需求端,以及市场情绪的转变,该机构甚至认为,“长期来看,煤焦估值的阶段性拐点已经确立。”
分化
7月下旬的“过山车”式行情中,涨幅突出的品种集中在煤炭、建材和新能源材料三个行业。
但是,在市场回归基本面定价后,以上领涨品种呈现出了不同的价格走势。
文华财经数据显示,截至8月6日收盘,焦煤、焦炭期货加权合约本周分别上涨13.22%和5.77%,同期玻璃期货加权合约下跌0.17%,碳酸锂期货加权合约仅小幅上涨0.64%。
同时,资金回流的力度也不尽相同,比如碳酸锂期货本周持仓量仅增加1.7万手,处于正常波动范围内,当前该品种总计71万手的持仓量,也要明显小于7月25日91万手的历史峰值。
究其原因,在于碳酸锂的基本面明显弱于焦煤,其高产量、高库存的问题并未得到显著改善,前期资金对政策预期炒作所引发的期货价格上涨,并不具备持续性。
这其中,有两个期货市场常用的重要指标可以作为参考。
一个是成交持仓比指标。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6月23日碳酸锂2509合约成交持仓比为0.73,此后逐步提升至2以上,直至7月24日该指标达到4.05的阶段性峰值。
短时间内成交持仓比的迅速增加,显示出市场投机资金活跃度迅速提升,一定程度上放大了期货价格涨幅。
另一个是期货、现货价差。期货价格较现货价格由小幅折价,迅速变为大幅溢价。
比如7月25日,国内电池级碳酸锂现货均价为72940元/吨,而同期碳酸锂2509合约的结算价则达到79460元/吨,升水幅度达到6520元。
上述接近10%的升水幅度,在其他期货品种中并不多见,最终市场也是以期货大幅下跌方式对期现价差进行了快速修复。
还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期货品种很多都是最基础的工业原料,其价格波动往往会产生一些连锁反应。
比如以焦炭、钢屑、石英(或硅石)为原料的硅铁,由锰、硅、铁组成的锰硅合金,所对应的期货品种8月6日也出现了不同程度地上涨,其中硅铁2509合约涨幅更是达到4.27%,仅次于焦煤2601合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