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王薇 通讯员 马亚楠报道)近日,昌吉州人民政府制定印发《昌吉州稳定和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昌五条》),通过统筹资金开展精准奖补,聚焦助农助企纾困,破解牛羊产业发展突出难题,健全畜牧业生产体系,推动全州畜牧业稳定向好发展。
畜牧业作为昌吉州的传统优势产业,在保障区域食物供给、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群众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与发展要求提升,畜牧产业品种结构不优、效益偏低等弊端逐渐显现。在此背景下,《昌五条》应运而生,为畜牧业发展保驾护航。
“今年年初,我们多次召开专题会,在自治区《稳定肉牛肉羊及奶产业发展九条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向各县(市)、昌吉国家农高区,以及州财政局、州市场监管局、州司法局等17个部门单位征集意见,进行多轮修改完善后,制定了《昌五条》,确保了政策的可操作性、实效性。”昌吉州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金辉介绍了《昌五条》诞生的过程。
记者了解到,《昌五条》的政策措施涵盖肉牛肉羊养殖补贴、良种繁育补贴、养殖加工贷款贴息以及骆驼养殖专项补贴等内容,呈现出精准施策、全链条支持、特色产业重点扶持的鲜明特点。
在养殖补贴方面,政策针对不同规模主体实行梯度补贴。肉牛存栏规模10—500头的养殖主体,从州外引进西门塔尔、安格斯等优质生产母牛,每新增1头可获1000元补贴;存栏500头以上的,每新增1头补贴1200元。
在肉羊养殖补贴方面,肉羊存栏规模100—500只的养殖主体,引进萨福克、杜泊等良种生产母羊,每新增1只补贴250元;存栏500只以上的,每只补贴300元,有效激励全州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优化肉羊品种结构。
肉牛肉羊良种繁育补贴同样力度显著。在昌吉州开展肉牛“冷季配种、暖季带孕上山”繁育模式,以及肉羊人工授精繁育的服务主体,可获试剂耗材补贴,其中肉牛每头补贴150元,肉羊每只补贴30元的费用。
此外,全州各县(市)繁育种公牛和种公羊达到3级杂交标准并验收合格的,种公牛每头补贴2000元,种公羊每只补贴1000元,有力推动全州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有力缓解经营主体资金压力。《昌五条》明确对骆驼养殖主体、屠宰加工企业新申请的一年期及以上生产经营贷款,按不高于同期同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70%且不超过2%给予财政贴息,单个主体年度贴息资金不超过50万元。骆驼养殖专项补贴还包含母驼政策性保险与种公驼引进补贴,4岁以上母驼投保的,州财政补贴50%、县(市)财政补贴30%;从州外引进6—10岁优质种公驼的,每峰补贴5000元,助力全州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昌五条》不仅是应对当下畜牧业困境的务实之举,更是着眼长远,推动肉牛、肉羊、骆驼产业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抓手。”刘金辉表示,昌吉州通过政策措施实施,将进一步促进农民稳定增收、企业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全州畜禽产品供应的安全保障能力。
《昌五条》自2025年7月1日起试行一年,至2026年6月30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