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突然甩出覆盖69个贸易伙伴的关税清单,税率从10%到41%不等,还宣布7天内生效时,全球贸易圈瞬间炸开了锅。当地时间7月31日特朗普签署的这纸行政令,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炸弹,不仅打乱了各国经济节奏,更露出诸多耐人寻味的细节。尤其是那些被美国称为“朋友”的国家,拿到的税率单颠覆认知,背后的算计值得深究。
先看这份清单的整体格局:叙利亚以41%的税率居首,缅甸、老挝40%,瑞士39%,阿尔及利亚30%;印度25%,越南20%;菲律宾、泰国、柬埔寨19%;日本、韩国、以色列、土耳其等40个国家和地区为15%,欧盟则采取“就高不就低”原则,现行关税低于15%的补足至该水平;巴西、英国以10%成为低税率代表,未列入清单的经济体统一适用10%。此外,加拿大关税从25%上调至35%,8月1日正式生效,而通过第三地转运避税的商品将被征收40%转运税。
特朗普、卡尼(资料图)
最令人意外的当属巴西。此前特朗普曾威胁征收50%关税,卢拉也表态绝不妥协,最终却定档10%。这反转背后是美国的现实考量:美国对巴西存在贸易顺差,高关税必然引发对等反制,吃亏的将是美国企业;同时,作为金砖骨干国,巴西被美国视为分化反美元联盟的突破口,低税率意在制造金砖内部矛盾。不过,美国对巴西部分商品额外加征40%关税,仅近700种商品(占巴西对美出口43.4%)获得豁免,可见其并未完全放松。
巴基斯坦与印度的税率对比同样耐人寻味。巴基斯坦19%的税率低于印度的25%,这与两国此前的亲美程度形成反差。自五月份印巴冲突后,美巴互动频繁,特朗普破格接见巴军方高层,而印度则遭美国公开贬低——特朗普称其经济“死气沉沉”,财长贝森特也否认其“重要经济体”地位。这显然是特朗普的施压策略:通过扶持巴基斯坦,逼迫莫迪远离中俄及金砖、上合组织,改变拜登时期“捧哄无效”的局面。
加拿大的遭遇则凸显美国的单边主义。美方以“打击芬太尼不力”为由将其关税提至35%,遭加拿大商会驳斥“毫无事实依据”。更糟的是,加拿大同时面临美国高关税与中国对农产品的反制,十省省长联合要求政府取消对华关税、修复关系,陷入双面夹击的困境。
特朗普(资料图)
日韩与欧盟虽接受15%关税,代价却不小。日本送上5500亿美元投资礼包,韩国承诺3500亿美元投资加能源采购,欧盟则以1.35万亿美元(含7500亿能源采购、6000亿投资)换取税率稳定,还将大规模采购美国军事装备。这种“利益交换”本质上是美国通过关税大棒巩固自身产业链优势。
美国的布局显然围绕“聚焦中国”展开。尽管中国未列入此次清单,但财长贝森特已暗示中美关税可能重回三位数,而所谓“90天关税休战”实为缓兵之计,旨在先稳住其他国家,再集中力量对华。其战略意图明确:分化金砖等多边组织,压缩中国战略空间,重构以美国为核心的产业链。
特朗普(资料图)
然而,这一政策正遭遇内外挑战。美国国内,民主党参议员批评关税“伤害美国人民”,苹果公司预计成本将增加11亿美元;司法层面,其关税政策的合法性遭质疑,案件可能进入最高法院。国际上,巴西退回警告信,加拿大酝酿反制,南非启动行业保护措施,瑞士表达遗憾,全球反抗声浪渐起。
特朗普的关税牌看似精准,实则破坏了自由贸易的根基。当单边主义取代多边协商,当税率成为政治博弈的工具,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将被持续冲击。这场由美国挑起的贸易重构,最终或许会让“美国优先”变成“美国孤立”,而其真正代价,恐怕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完全显现。
上一篇:深夜,关税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