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连番做出的羞辱言辞之后,印度总理莫迪终于在面对来自美国的二级关税及国内25%的关税压力下,做出了让步,决定停止从俄罗斯购买石油。这一决策在国际形势和国内政治的夹击下诞生,令人唏嘘不已。
7月31日,路透社援引多个消息来源报道,早在特朗普宣布50天关税威胁之际,印度的几家主要石油公司就已经开始着手应对这场潜在的危机。根据印度石油部长的指示,相关企业被要求逐步减少对俄罗斯石油的依赖。直至上周,印度的石油进口数据显示,已经完全停止了俄罗斯石油的采购,这一举措背后反映了中美贸易摩擦波及全球能源市场的深刻影响。
与此同时,彭博士对此事进行了详细观察,指出目前印度政府已经下达指令,要求所有国有炼油厂制订计划,全面停止使用俄罗斯的石油。对于这种结果,专家并不感到意外,主要是基于几个原因。首先,特朗普实施的威胁确实产生了显著影响。印度的一位炼油高管表示,他们已经开始联系中东及非洲的石油供应商,希望能够迅速填补因断供造成的市场空缺。其次,俄罗斯早已洞悉印度会采取这样的行动,因而几个月前就已经减少了对印度的石油折扣,这也让印度在寻找替代供应源的过程中面临更多挑战。
尽管如此,作为传统的合作伙伴,莫迪依旧在面对普京总统时有所顾虑。他虽然决定不再购买俄罗斯的石油,但仍然计划采购42架苏-57战机,既是为了增强国防以应对巴基斯坦的威胁,也是想以此方式来安抚普京。如此安排,既体现了他的外交智慧,也显示了他夹在大国博弈中的无奈。
就在特朗普对印度施加压力之后,印度国内的舆论也爆发了更多的争议。许多人对莫迪的外交策略感到不满,甚至在议会中直接嘲讽他。反对党领导人拉胡尔·甘地公开指责莫迪,若他有英迪拉·甘地当年的勇气,就该直言特朗普无诚。此番话语引起全场的热烈掌声,而身为总理的莫迪在此压力下表现得相当克制,仿佛在无言中承受着巨大的精神重负,他默默抓起水杯,随着情绪的高涨大口饮水,面露一丝凝重。
这一切发生后,莫迪的处境显得格外艰难,他既无法得罪美国,也不敢轻视中国和俄罗斯,更受到国内反对党的强烈声讨。他的沉默似乎成为了一种必然之选,但这并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人在沉默中往往难以自处,要么选择沉默直至消亡,要么在压抑中找机会反击。
总之,面临复杂局势的莫迪,正处于内外压力的双重围困之中。他究竟该如何突破重围,迎接接下来的挑战,则成为了观察者们共同关注的焦点。或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他将必须做出更加果敢的决策,才能实现国家的利益与自身的政治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