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在2025年7月31日的早晨,突然发现自己身处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当天,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宣布对台湾地区征收20%的关税。此举让岛内网民愤怒不已,纷纷在网络上留言:“跪成这样,还那么高。”这句话精准地表达了民众的无奈和不满。
在这一关税决定后,赖清德急忙发表声明,为自己的困境找理由。他声称,20%的关税只是“暂时性的”,并表示只要双方能达成协议,税率有可能会下调。然而,这番话恐怕连赖清德自己都不太相信。事实上,赖清德原本计划在8月出访所谓的“邦交国”,并且“过境”美国。根据《海峡导报》报道,赖清德的“过境”目的,不仅是停留美国,更是为了加大对美方的采购,尤其是在民航飞机等产品方面。然而,为了避免遭遇美国的高额关税,赖清德更倾向于通过增加对美投资,诸如电子产品、农产品、液化天然气等,来换取较低的税率。
不过,赖清德计划中的“过境”美国之行并未如期进行。民进党当局宣布,由于南部发生风灾以及美国关税的压力,赖清德将取消出访计划。然而,台湾政治大学的教授黄奎博分析指出,美国拒绝赖清德“过境”的真正原因有三:首先,赖清德最近的“台独”言论让美国不愿意公开支持他,毕竟一旦美国接纳他过境,就等于向外界宣告美国偏袒赖清德,这无疑会激怒中国大陆。其次,美台之间的关税问题尚未谈拢,若赖清德此时过境,美国势必会要求他作出表态,赖清德如何应对?第三,民进党在第一轮“大罢免”选举中失利,如果赖清德此时不在岛内,而第二轮选举再度失败,他可能永远失去政治舞台。这些原因综合起来,迫使赖清德放弃了“过境”美国的计划。
然而,外界普遍认为,正是美国的拒绝才最终导致赖清德取消了计划。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对于中方来说,美台官员的往来始终是无法接受的。8月1日,特朗普对台湾地区的新关税正式生效,税率为20%。这一关税虽然较4月2日的32%有所减少,但对于赖清德而言,依然是个巨大的打击。特朗普对此表示,自己已经“心慈手软”,特别是与加拿大的关税相比,台湾的情况已显得宽松。岛内网民对此表示强烈反感,普遍认为:台湾已“跪得如此彻底”,仍然面临如此高的关税,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自2024年赖清德上任以来,他便彻底投向美国的怀抱,毫无保留地迎合美国的要求。不论是拜登政府还是特朗普政府,只要美国提出条件,赖清德便不遗余力地讨好,幻想着通过“依美拒统”来获得更多利益。然而,美国始终把台湾当作“提款机”,并通过关税等手段不断向台湾索取。这一现象,正是台湾经济与政治困境的真实写照。
赖清德本可以利用台积电这张“王牌”,在美国科技产业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台积电这家台湾的高科技巨头,如今已经彻底屈服于美国的压力。美国的许多高科技公司,如英伟达和苹果,都严重依赖台积电的生产能力,台积电的“技术垄断”地位让美国不得不依赖它。然而,赖清德却没有意识到,这一依赖关系使得台湾在国际上变得更加被动,最终造成了台湾在经济和国际地位上的巨大损失。
此外,有网民提出了一个疑问:“台湾到底为美国做了什么?”特朗普最新的行政令中明确表示台湾地区将面临20%的关税,但并未提出其他附加条件。与此相比,韩国和日本则通过大量投资来换取美国的支持,而台湾似乎没有能做到这一点。赖清德此前积极推动台湾与美国的军事合作,甚至向美国购买军火,然而这些举措并没有换来真正的经济回报。面对这种局面,赖清德感到困惑和无奈。
对于特朗普的关税决定,赖清德表示,这只是暂时的,他仍然希望通过双方谈判来降低关税。然而,许多人对赖清德的乐观态度表示怀疑。日韩等传统盟友已经做出妥协,而欧盟也无力应对美国的压力。赖清德是否能够凭借台湾的有限资源,成功谈判出更低的关税,似乎并不现实。除非台湾彻底放弃依赖美国,否则赖清德几乎不可能扭转这种局面。
此外,台币的升值问题也引起了关注。国台办在7月30日的采访中表示,台湾面临美国关税和台币升值的双重打击,整体经济将遭受严重冲击,台湾可能会成为外国产品的“倾销地”和外国资本的“韭菜园”。这一切的根源,正是赖清德“倚外谋独”与“媚美卖台”的政策导致的后果。
从这一系列事件中可以看出,赖清德并没有切实保障台湾民众的经济利益。若民进党继续固守“倚外谋独”的路线,大陆有可能采取非和平手段实现统一,最终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能否让赖清德意识到台湾的困境,还需时间观察。但无论如何,台湾的未来始终属于中国,赖清德若继续一意孤行,必将迎来更为严重的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