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建军节,是一个牵动亿万军民情感、展现军民鱼水深情的节日。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发源于延安时期的双拥工作,是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史上一项崭新的创造,80多年来,谱写了一曲曲军政军民团结一心、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恢弘交响曲,成为人民军队攻坚克难、无往而不胜的重要“密码”。
“难得举城作一庆,爱我人民爱我军。”进入新时代,巩固和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成为人民群众和广大官兵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双拥工作展示出强大生命力和蓬勃生机。请看一组来自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报道。
山西省太原市:
现役和退役军人都受优待
↑山西省太原市有关部门组织退役军人培训,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岗位需要。张骁哲摄
暑假里,山西省太原市驻军某部军官杨辉带着妻子、孩子,在繁华的钟楼街游览,欣喜地看到,街上几十家商铺、门店对军人、军属实行打折优惠,消费项目涵盖购物、餐饮、住宿、文旅……
与杨辉一样,驻军某部二级上士李一平每次外出,都能体会到军人职业荣誉感:乘坐公交车持士兵证免费,无论是到医院就诊,还是到银行办理业务,都能享受优先待遇。
“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依据上级精神和《太原市拥军优属规定》等文件,该市建立了包括200多项内容的军人军属优待目录清单,涉及“医、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驻军部队官兵深有感触地说,太原市拥军优属工作已融入市民群众日常生活。
走在太原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双拥主题宣传栏、宣传画、相关人物雕塑。目前,该市共建有66个双拥主题公园和街道、社区宣传阵地。“响应祖国号召,献身国防事业”“军营逐梦,无悔青春”,夜幕下的汾河两岸,太原市征兵主题灯光秀点亮夜空,秀出城市气质。在车站、机场设置军人优先通道、军人军属候车候机专区,让军人在出行中感受到关怀与优待……
“入伍时风风光光,脱下军装会不会冷冷清清?”前些年,一些驻军部队官兵有过这样的担心。后来,他们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在太原,全国退役军人凭有效证件免费乘坐公交、地铁,免费游览公园、展览馆、名胜古迹,在多家商铺、门店享受打折优惠。
“既要服务好现役军人,又要保障好退役军人。”太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双拥工作科科长周鹏介绍,该市依据法规政策,发挥自身优势,着力健全拥军优属工作链条,让军人职业的尊崇感成色足、可持续。
——对于选择计划安置的转业军官,提供公务员岗位;符合安置条件的退役士兵,安置到事业单位和优质国有企业;对口安置符合条件随军随调的家属,为军人子女入学、转学提供便利。
——对于选择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则组织他们免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内容涉及无人机驾驶、建筑工程监理、网络媒体运营和维护等多个新兴专业,帮助掌握一技之长,为就业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扶上马,送一程。太原市定期组织退役军人及随军家属专场招聘会。5年来,通过线上线下两条渠道,汇聚企业6000多家,提供岗位7.5万多个,达成就业意向2500多人。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太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李跃文告诉笔者,每到危急时刻,部队官兵总是挺身而出、向险而行:2023年10月,古交市出现山林火情,太原警备区组织600名官兵、民兵驰援,为扑灭山火作出重要贡献;2021年10月,太原市遭遇严重秋汛,驻军800多名官兵奋战一线,完成转移群众、封堵决口等多项急难险重任务……
近段时间,太原市举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革命战争年代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的生动故事,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也让太原军民深化了共识:继承发扬双拥传统,保持军民鱼水情谊,为支持部队练兵备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合力。(周志俊、王婷)
江苏省南京市:
子弟兵挺身而出为民解难
↑江苏省南京市后标营小学的学生,向来宁参加“南京舰优秀官兵看南京”活动的舰员代表介绍自己制作的南京舰模型。张林芳摄
7月5日,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蒋王庙街上,一位市民不慎摔伤出血。正好经过此地的驻军某部军医方泽,利用随身携带的应急包帮其止血,并拨打“120”,及时将其送医救治。
2025年春节、寒假期间,陆军工程大学学员郅正阳、张森、赵禹喆、吴英奇等人拾金不昧、飞身救火、助人为乐的事迹,在古都金陵传为美谈……
“我们在《金陵晚报》上开设‘双拥周刊’,及时刊发军助民、民拥军的典型事例。”对近年来驻军部队官兵爱民助民的故事,南京市双拥办工作人员如数家珍:江苏省军区战士梁泽亮奋不顾身从南京月牙湖中救起落水学生,“临汾旅”二级上士倪庆龙奋力救助遭遇车祸的祖孙,某部战士李苏年把在南京地铁内突发急病的女孩及时送医……
“看到群众遇险,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抓紧时间救人!”方泽的这句话代表了驻军部队官兵的心声:他们已把部队开展的拥政爱民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南京市对部队官兵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同样让子弟兵铭记在心:从2023年开始,现役军人、全国退役军人在南京市免费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工具,免费游览公园、景点;设立慈善拥军基金,7年来资助官兵5200多人次;涌现出沙漠、张勇、任加翠、毛蕾等一大批拥军优属先进典型……
“群众待子弟兵如亲人,子弟兵把帮助群众当作分内事。”南京警备区政治工作处负责人介绍,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驻军部队官兵挺身而出、担当有为。
“葡萄熟了日子甜。”盛夏时节,栖霞区龙潭街道太平村50亩的葡萄园硕果盈枝,前来采摘的客人络绎不绝,村民的喜悦溢于言表。这是“临汾旅”和太平村结对帮扶的成果之一。
帮助村民脱贫后,该部官兵又为太平村谋划新的创收增长点。经过调研,他们发现太平村在葡萄种植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于是,他们帮助村民上了葡萄园产业基地这个项目,不仅提供了必要的设备支持,而且邀请农业专家为村民传授葡萄种植、养护的先进技术,使项目成功落地。
2025年元旦前夕,陆军工程大学援建的双拥连心桥,在南京市高淳区阳江镇潦田村通车:村子里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和仅能过人的木桥,被崭新的水泥路和水泥桥取代。
“从规划立项到建成通车仅用了半年时间。”村干部介绍,陆军工程大学自2018年与该村结对帮扶以来,不仅帮助蟹农改善饲养水质,为村里硬化道路、美化环境,而且还安排理论骨干进村入户宣讲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增强了群众振兴家乡、共同富裕的信心。
驻军部队开展的爱民助民活动由来已久:东部战区总医院及前身坚持40多年在梅园新村社区开设“家庭病床”,被群众誉为“不走的军医”;某部三连与太平门社区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持续40多年,获评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某部牵头开展的“雷锋常驻夫子庙”活动,从1992年持续至今……
“根子上的东西要守住,传统上的优势不能丢。”驻军部队官兵纷纷表示,一定要把拥政爱民这个优良传统继承下去、发扬光大,永远做人民信赖的子弟兵!(张永祥、练红宁)
天津市和平区:
下大力解决官兵“三后”问题
↑自2023年开展“城舰共建”以来,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与天津市和平区互动频频。图为2025年4月21日,和平方舟医院船靠泊在津门码头,受到市民群众欢迎。李胜利摄
“我要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冲锋……”这几年每逢“八一”,武警某部转业干部王志强,都会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一条信息,表达在“第二战场”争创佳绩的决心。
2019年转业安置时,王志强既充满期待又忐忑不安:自己在天津人生地不熟,能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天津市和平区组织人事部门了解到王志强的想法后,很快与区委机构编制办公室对接协调,依据现有公务员岗位清单,推荐王志强参加和平区南市街道物业管理办公室岗位的选拔。
“这个岗位每天要和居民打交道,很多时候都是在办理日常琐事甚至调解邻里矛盾,对岗位人员的思想素质和工作作风有着很高的要求。”王志强至今记得入职时有关领导对他的叮嘱。
爱挑的担子不嫌沉。面对小区治理的“老大难”,他以“啃硬骨头”的劲头逐个攻克;碰上邻里纠纷,他以坦诚和公道化解矛盾。几年来,他负责的片区物业服务水平大幅提高,王志强自己也成了居民心中“能扛事、办实事”的好干部。
近年来,和平区推行“双向选择”“积分选岗”相结合的安置办法,让每名符合安置条件的退役军人都能掌握相关岗位信息、公平参与选岗。像王志强一样,一大批退役军人在和平区获得了心仪岗位、打开了工作局面、实现了华丽转身。
既要拓宽“后路”,又要稳住“后院”。某部军官家属王长宁在宁河区工作,但家住和平区,每天通勤单程就要2个多小时,“工作单位离家近一点”成了她和丈夫最大的心愿。和平区双拥办工作人员了解到王长宁的难处后,依据相关政策规定,主动帮她办调动工作的事。工作人员跑遍了两个区的人社、卫健、退役军人事务等多个部门,经过1个多月的奔波协调,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王长宁调到和平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
解决好官兵的子女入学等“后代”问题,同样是和平区拥军优属工作的重要内容。某部从天津市塘沽移防至和平区后,该部军官张海波把孩子暂时留在塘沽就读,家属也陪孩子留下。了解情况后,和平区双拥办按照相关规定,不仅协调教育部门为孩子打通跨区转学通道,还同步协调人社部门,为张海波的爱人对接了合适岗位。从核实学籍、协调学位,到沟通工作调动、办理入职手续,短短半个月,两件事一起落地——张海波的爱人顺利入职和平区某事业单位,孩子也转入和平区新华南路小学就读。
尽管教育资源比较紧张,和平区连续3年每年挤出20个入学、转学名额,专门保障该部军人子女就读。“没有了后顾之忧,干起工作格外起劲!”张海波的话语里透着轻松愉快。(王明瑛、赵金波)
甘肃省金昌市:
成立服务室助力老兵创业
↑2025年7月21日,在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退役军人服务大厅,工作人员为退役军人办理证件。马祥文摄
“从提交资料到3万元创业税收减免到账,只用了48小时。”八一建军节前夕,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政务服务中心二楼,“退役军人涉税服务室”的牌子格外醒目,退役军人张兆丰通过APP查询业务进度,手机屏幕上“办理完毕”的提示让他眼前一亮。
“退役军人涉税服务室是一个跨部门组建的专业服务团队,开办了一窗通办、绿色通道、预约办理等多个服务项目,旨在让退役军人相关减税降费政策高效落实。”金川区税务局局长练向记者讲起服务室设置的过程。2020年底,金川区税务局联合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对退役军人涉税服务落实情况进行调研。他们走访了12个社区、87家企业,与200多名退役军人面对面交流,收集意见建议。
“为自主创业的退役军人减免部分税费,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退役军人的优待,必须把好事办好。”在金昌市、金川区两级支持下,2021年3月,由金川区税务局牵头组建的退役军人涉税服务室挂牌成立,为就业创业退役军人提供涉税政策咨询和相关业务办理服务。
“以前办业务,遇上人多的时候,得办理小半天;有时候资料没带全,还得重新跑。”退役军人张立军介绍,随着退役军人涉税服务室的建成,这些问题迎刃而解。2023年,张立军计划开一家小型汽修店,本以为要在办税大厅“耗上几天”,没想到在退役军人涉税服务室办理手续非常顺利,全程只用了不到1小时。
“工作人员先帮我核对退役证、身份证等信息,接着讲解了退役军人创办小微企业增值税减免政策,手把手教我用手机小程序提交免税申请。”张立军告诉记者,服务室还联系了市场监管部门,同步帮他完成营业执照与税务登记的“一窗通办”。如今,他的汽修店每月能享受近2000元的税收减免,生意越做越红火。
为了进一步提升业务办理效率,服务室还打造“线上+线下”双轨服务模式,通过“退役军人直通车”APP开设“涉税服务专区”,支持退役证核验、优惠备案、税款退还等业务“掌上办理”。
“我们定期走进军营、社区、企业,开展宣传和培训工作,让更多老兵掌握优惠政策、用好优惠政策。”服务室工作人员介绍,下一步,他们将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在减税降费的基础上,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提供融资支持。
“从‘多头跑’到‘一站办’,从‘看不懂政策’到‘政策送上门’,退役军人涉税服务室让我们实实在在体会到了党和政府的关爱。”不少退役军人告诉记者,有了国家的好政策和地方政府的热情服务,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张国伟、贾保华)
编辑: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