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M2广义货币供应量降至历史新低!消费疲软是个大问题
创始人
2024-07-23 15:45:35
0

货币和信贷数据,都加剧了人们对需求疲软的担忧。

7月12日,人民银行发布的六月社会融资统计报告显示,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13万亿元,是上月9500亿的两倍多,但依然大幅低于去年同期的3万亿元。

除此之外,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较上年同期放缓至8.8%,是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

今年前六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8.1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13.27万亿元,人民币存款增加11.46万亿元。

对应的,6月广义M2货币供应量增速也大幅放缓,同比降至6.2%的历史新低,低于路透社调查预测的6.8%。

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95.11万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47.93万亿元,同比增长8.3%。

从央妈发放的货币和信贷数据来看,国内需求疲软,依然是个很大的问题。

信贷扩张放缓,这意味着人们借钱的需求降低了,而借钱无非就是消费买房或投资创业,当这两个经济活动开始减少的时候,本质上就是更多人对市场的判断,即需求疲软导致的。

为什么需求会疲软?

从结构性来看,长期的房地产下行抑制了投资,同时由于家庭资产中房子占了大头,房价的下跌也削弱了家庭财富,最终导致消费者信心降低。

央行行长潘功胜上个月承诺,央行将坚持积极货币政策立场,并表示将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政策工具,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不过挑战也依然存在,由于经济转型以及对房地产行业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减少等因素,信贷扩张放缓也成了一种必然。

其中,衡量经济中信贷和流动性的广泛指标社会融资总额年增长率从5月份的8.4%放缓至6月份的8.1%,再创历史新低。

这说明经济流动性存在着严重不足,货币流通速度变慢,极大拉低了经济运行的效率。

另外,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较上年同期放缓至8.8%,也是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

当企业对未来的消费不甚乐观的时候,就会减少贷款的行为;当人们开始消费降级的时候,也会减少房贷、车贷等贷款行为,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国内需求疲软。

除了房地产削弱了民间财富导致需求降级之外,对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也加剧了人们的需求疲软。

过去几十年来,我国一直保持着极高的储蓄率,但在人们买房和房价上涨的背景下,消费升级依然成为一个时代的潮流,但当房价开始下行,就业开始不稳定的时候,家庭脆弱的消费信心随之受到影响。

从2020年到2023年,四年时间里国内家庭存款总额是过去十年的总和,脆弱的抗风险能力,也成为人们加强储蓄应对经济不确定性的唯一办法。

而高储蓄的必然结果,就是家庭消费水平低下;国内家庭消费占GDP的比重不到50%,哪怕是与收入水平相近的其他国家相比,我们的消费水平依然偏低。

消费不足,背后有多重因素。

例如社会保障体系的薄弱,以及收入的偏低。

根据2019年的北师大报告来看,我国月收入5000以上的人口不到1亿人,更多的人收入集中在5000元左右这个区间值,收入不足一方面是不具备消费能力,尤其是在剔除其他硬性开支之后。

而房地产的火热,也让许多家庭背负长达三十年的房贷,透支了未来的一部分消费能力。

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增长的放缓,也加剧了储蓄的习惯,这是出于对未来的担忧。

从GDP上来看,我们占据全球GDP的18%,但却占据全球储蓄总额的28%。

一部分家庭没有消费能力,而那些有消费能力的家庭,也出于对未来的其他担忧,选择把钱放在银行里,而不是拿出来消费,归根结底,消费信心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根据统计局2023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国内近3亿农民工中,从事建筑业的收入最高,但月均收入依然只有5488元。

需求疲软的最直接后果,就是产能过剩。

在生产力增长,需求疲软的局面之下,生产的东西越来越多,但谁来消费是个大问题。

汽车行业就是一个非常鲜明的例子,价格战的激烈厮杀,背后就是市场的供需关系失衡导致的,当越来越多汽车被生产出来,但市场需求有限的时候,企业为了去库存,就不得不采取降价这一策略。

但降价对市场是个好消息吗?

看起来降价让消费者能够用更低的价格买到商品,但由于这牺牲了厂商的利润,被牺牲的利润也会以减薪、优化人力的方式体现出来。

最终,消费者看起来用更低的价格买到了商品,但厂商也会以削减的成本,同样反馈给市场。

汽车行业如此,餐饮、咖啡、奶茶同样遵循这个逻辑。

需求疲软,看起来只是短期的,但令人担忧的是,如果需求疲软长期存在,可能会形成这样一种固有的消费习惯,长期的高储蓄率之下,大手大脚消费其实并不是国人的天性,而在一系列因素共同催生下,一旦消费降级成为一种习惯,可能会反过来加固宏观经济所面临的结构性问题。

今天我们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其中有很多都是消费疲软导致的,一个人的消费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当消费开始降级的时候,理论上人们的收入也不会有太大的增长。

收入没有太大增长之下,又会反过来强化人们的消费降级,而这,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负面闭环,如何打破它,可能比建立它更难。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相关内容

原创 ...
2025年7月17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以308票赞成、122票反对的...
2025-07-23 13:16:22
20亿美元合作“黄了”,百...
在杭州钱塘江畔,有一家实验室承载着两位60后女博士的抗癌药物研发梦...
2025-07-23 13:06:40
原创 ...
文|风车 来源|博望财经 有着全球最大酒店集团之称的锦江酒店,近...
2025-07-23 13:05:59
IPO雷达|益坤电气北交所...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李薇 7月22日,冲刺北交所IPO的温州...
2025-07-23 13:05:02
浩辰机电申请基于人工智能的...
金融界2025年7月23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郑州市浩辰...
2025-07-23 12:18:16
日本经济再生大臣:日本赢得...
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日本赢得了没有配额限制的汽车关税减免。
2025-07-23 10:57:16

热门资讯

龙源碳资产等取得基于区块链的供... 金融界2025年7月23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龙源(北京)碳资产管理技术有限公司、龙源电力...
原创 美... 2025年7月17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以308票赞成、122票反对的压倒性多数通过了《指导和建立美国稳...
原创 韩... 2025年标志着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进行重新评估的关键时刻。这一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从“杭州六小龙”...
传迈瑞医疗拟香港二次IPO 预... 观点网讯:7月23日,据外媒引述知情人士消息,A股上市的内地医疗器械制造商迈瑞医疗正在考虑在香港进行...
20亿美元合作“黄了”,百力司... 在杭州钱塘江畔,有一家实验室承载着两位60后女博士的抗癌药物研发梦想。曾在跨国药企深耕30年的魏紫萍...
原创 【... 文|风车 来源|博望财经 有着全球最大酒店集团之称的锦江酒店,近期也在香港资本市场发起了IPO冲刺...
中慧生物港股IPO招股书失效 江苏中慧元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1月23日所递交的港股招股书满6个月,于2025年7月2...
IPO雷达|益坤电气北交所IP...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李薇 7月22日,冲刺北交所IPO的温州益坤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益坤电...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取得基于区块... 金融界2025年7月23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
浩辰机电申请基于人工智能的建筑... 金融界2025年7月23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郑州市浩辰机电工程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