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M2广义货币供应量降至历史新低!消费疲软是个大问题
创始人
2024-07-23 15:45:35
0

货币和信贷数据,都加剧了人们对需求疲软的担忧。

7月12日,人民银行发布的六月社会融资统计报告显示,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13万亿元,是上月9500亿的两倍多,但依然大幅低于去年同期的3万亿元。

除此之外,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较上年同期放缓至8.8%,是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

今年前六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8.1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13.27万亿元,人民币存款增加11.46万亿元。

对应的,6月广义M2货币供应量增速也大幅放缓,同比降至6.2%的历史新低,低于路透社调查预测的6.8%。

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95.11万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47.93万亿元,同比增长8.3%。

从央妈发放的货币和信贷数据来看,国内需求疲软,依然是个很大的问题。

信贷扩张放缓,这意味着人们借钱的需求降低了,而借钱无非就是消费买房或投资创业,当这两个经济活动开始减少的时候,本质上就是更多人对市场的判断,即需求疲软导致的。

为什么需求会疲软?

从结构性来看,长期的房地产下行抑制了投资,同时由于家庭资产中房子占了大头,房价的下跌也削弱了家庭财富,最终导致消费者信心降低。

央行行长潘功胜上个月承诺,央行将坚持积极货币政策立场,并表示将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政策工具,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不过挑战也依然存在,由于经济转型以及对房地产行业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减少等因素,信贷扩张放缓也成了一种必然。

其中,衡量经济中信贷和流动性的广泛指标社会融资总额年增长率从5月份的8.4%放缓至6月份的8.1%,再创历史新低。

这说明经济流动性存在着严重不足,货币流通速度变慢,极大拉低了经济运行的效率。

另外,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较上年同期放缓至8.8%,也是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

当企业对未来的消费不甚乐观的时候,就会减少贷款的行为;当人们开始消费降级的时候,也会减少房贷、车贷等贷款行为,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国内需求疲软。

除了房地产削弱了民间财富导致需求降级之外,对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也加剧了人们的需求疲软。

过去几十年来,我国一直保持着极高的储蓄率,但在人们买房和房价上涨的背景下,消费升级依然成为一个时代的潮流,但当房价开始下行,就业开始不稳定的时候,家庭脆弱的消费信心随之受到影响。

从2020年到2023年,四年时间里国内家庭存款总额是过去十年的总和,脆弱的抗风险能力,也成为人们加强储蓄应对经济不确定性的唯一办法。

而高储蓄的必然结果,就是家庭消费水平低下;国内家庭消费占GDP的比重不到50%,哪怕是与收入水平相近的其他国家相比,我们的消费水平依然偏低。

消费不足,背后有多重因素。

例如社会保障体系的薄弱,以及收入的偏低。

根据2019年的北师大报告来看,我国月收入5000以上的人口不到1亿人,更多的人收入集中在5000元左右这个区间值,收入不足一方面是不具备消费能力,尤其是在剔除其他硬性开支之后。

而房地产的火热,也让许多家庭背负长达三十年的房贷,透支了未来的一部分消费能力。

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增长的放缓,也加剧了储蓄的习惯,这是出于对未来的担忧。

从GDP上来看,我们占据全球GDP的18%,但却占据全球储蓄总额的28%。

一部分家庭没有消费能力,而那些有消费能力的家庭,也出于对未来的其他担忧,选择把钱放在银行里,而不是拿出来消费,归根结底,消费信心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根据统计局2023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国内近3亿农民工中,从事建筑业的收入最高,但月均收入依然只有5488元。

需求疲软的最直接后果,就是产能过剩。

在生产力增长,需求疲软的局面之下,生产的东西越来越多,但谁来消费是个大问题。

汽车行业就是一个非常鲜明的例子,价格战的激烈厮杀,背后就是市场的供需关系失衡导致的,当越来越多汽车被生产出来,但市场需求有限的时候,企业为了去库存,就不得不采取降价这一策略。

但降价对市场是个好消息吗?

看起来降价让消费者能够用更低的价格买到商品,但由于这牺牲了厂商的利润,被牺牲的利润也会以减薪、优化人力的方式体现出来。

最终,消费者看起来用更低的价格买到了商品,但厂商也会以削减的成本,同样反馈给市场。

汽车行业如此,餐饮、咖啡、奶茶同样遵循这个逻辑。

需求疲软,看起来只是短期的,但令人担忧的是,如果需求疲软长期存在,可能会形成这样一种固有的消费习惯,长期的高储蓄率之下,大手大脚消费其实并不是国人的天性,而在一系列因素共同催生下,一旦消费降级成为一种习惯,可能会反过来加固宏观经济所面临的结构性问题。

今天我们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其中有很多都是消费疲软导致的,一个人的消费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当消费开始降级的时候,理论上人们的收入也不会有太大的增长。

收入没有太大增长之下,又会反过来强化人们的消费降级,而这,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负面闭环,如何打破它,可能比建立它更难。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相关内容

美联储独立性受质疑,“助攻...
屡破新高的金价近期再度成为全球焦点,其背后的驱动逻辑引发市场探讨。...
2025-10-12 14:45:08
突发!特朗普翻脸!对中国征...
就在不久前,中美还在进行贸易谈判,释放出缓和贸易战的信号。然而出人...
2025-10-12 13:47:32
美国国债总额相当于每个美国...
美国政府债务规模仍在快速增长。数据显示,截至当地时间11日中午12...
2025-10-12 13:18:41
巴兰仕:美国关税政策对公司...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称,自2025年11月1日起,将...
2025-10-12 12:50:53
突发利空打压多头狂热,美股...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要大幅加征关税后,上一交易日刚刷新历史新高的美...
2025-10-12 12:21:13
币圈惨遭血洗,166万人爆...
来源:金石随笔 10月11日,隔夜美股暴跌,纳指跌3.56%,富时...
2025-10-12 11:53:55

热门资讯

福州同意筹设“福耀未来学校”:... 据长安街知事,10月10日,福州市教育局官网公示最新批复文件,同意筹设“福州市福耀未来学校”。 批复...
美空军一把手炒作:5年内中国核... 【文/观察者网 王世纯】综合《华盛顿时报》网站,《星条旗报》网站10月12日报道,新任美国空军参谋长...
深圳黄金海岸旅游嘉年华启幕,东...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何鑫 10月 11日,由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盐田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山东科技大学原副校长董海荣,转... 山东科技大学党委原常委、副校长董海荣已赴同济大学工作。 10月10日,微信公众号“同济组工”公布了近...
美联储独立性受质疑,“助攻”黄... 屡破新高的金价近期再度成为全球焦点,其背后的驱动逻辑引发市场探讨。 在美联储降息预期、全球央行购金需...
兴业银行落地全市场首批集中债券... 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 李静)10月10日,银行间债券市场集中债券借贷业务正式上线。兴业银行作为首批参...
特朗普扬言限制波音飞机零部件对...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中方动用各项反制措施坚定捍卫国家利益,然而美方非但不纠正错误,竟还变本加厉。...
突发!特朗普翻脸!对中国征收1... 就在不久前,中美还在进行贸易谈判,释放出缓和贸易战的信号。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特朗普突然发难,全球为之...
重庆市长寿区区长戴明出任万盛经... 据微信公众号“万盛发布”消息,10月11日下午,党工委书记戴明看望犹春香、马礼政、岳建忠等部分老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