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清晨,印度西部边境的拉贾斯坦邦与古吉拉特邦上空引擎轰鸣,一场大规模空军演习拉开序幕。
印度空军的“阵风”战斗机、苏-30MKI重型战机以及幻影-2000组成的混合编队,密集出现在靠近巴基斯坦的敏感空域。尽管印度官方轻描淡写地将其称为“例行训练”,但在两国刚刚经历5月初激烈冲突、边境空域持续高度戒备的背景下,这次集结主力战机在边界地带练兵,火药味不言而喻。
印巴边境(资料图)
时间倒回不到三个月前。
5月的冲突硝烟至今未散,边境地带暗流涌动。公开报道显示,冲突期间印方一侧的巴梅尔、贾沙梅尔等地遭受了413次巴基斯坦无人机和导弹袭击。更令印度空军颜面尽失的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及多方消息源证实,印度在对巴军事行动中至少有5架战机被击落。这一沉重损失至今仍是印度国内舆论焦点,反对党持续施压莫迪政府要求公布真相。
重压之下,印度空军的动作极具象征意义。
尤其是法国制造的“阵风”战机——这款被印度寄予厚望、斥巨资引进的“空中利刃”,在实战中曾被巴基斯坦装备的中国制歼-10C战机斩落马下。印军将其置于此次演习的核心位置,意图昭然若揭:急欲在边境上空找回场子,证明“阵风”的实力足以对抗乃至压制歼-10C。参演的幻影-2000和苏-30MKI同样背负着“一雪前耻”的使命。
正当印度军机在印巴边境呼啸升空之际,万里之外的乌克兰却传来了一个令人错愕的消息。
7月22日,一架法国援助乌克兰的幻影-2000战斗机在执行任务时突发严重设备故障,在乌西北部坠毁。乌克兰军方迅速确认了事故,幸而飞行员成功弹射逃生。这架战机正是法国在去年承诺交付、今年2月才抵达乌克兰的首批装备之一。乌空军已成立专门委员会彻查事故原因,初步指向“电子设备重大故障”。
幻影-2000战斗机(资料图)
幻影坠机犹如一盆冷水,精准地泼在了印度空军的“心头火”上。
这批幻影-2000本质上是法国空军上世纪80年代服役、后经升级改造的“老兵”,机体寿命已近50年。尽管法国在移交前信誓旦旦保证经过全面检修,但交付仅数月就因自身技术问题坠毁,法式装备的可靠性与承诺的可信度双双遭到质疑。
这对严重依赖法国武器的印度空军不啻为一个沉重打击。
印度不仅装备了幻影-2000多年,近年更斥巨资引进“阵风”战机(包括舰载版“阵风”-M)作为未来数十年的核心战力。
当幻影坠毁的画面在媒体传播,“阵风”是否也存在类似隐患?那些昂贵的法国精密系统能否在关键时刻稳定运转?这些疑虑如阴云般笼罩着印度空军的演习场。
更深的忧虑在于印军装备体系的“先天不足”。
印度国防采购如同一个“万国武器博览会”——美制AH-64E“阿帕奇”武装直升机(最新3架刚于7月22日到货)、俄制苏-30、法制“阵风”与幻影,加上国产装备混杂其间。这种“拼盘式”配置在和平时期尚可维持,一旦进入高强度对抗,不同国家装备间存在的指挥系统壁垒、数据链不通、维护体系各异等问题,将严重制约整体战斗力生成。系统间的“内耗”可能让先进战机的单机性能优势化为乌有。
莫迪(资料图)
反观对手巴基斯坦,其主力装备以中国体系为核心。歼-10C、枭龙(JF-17)战机与中国提供的预警、指挥、防空系统深度融合,形成了一体化作战网络。这种体系化优势在5月冲突中已得到验证,能在关键时刻实现高效的信息共享与战术协同,发挥出“1+1>2”的战斗力。
边境的紧张态势仍在加剧。
就在印度演习展开的同时,巴基斯坦宣布将继续对印度关闭空域,禁令有效期延长至8月24日。自今年4月24日印度单方面中止《印度河用水条约》后,巴方就禁止一切在印度注册的航空器飞越其领空。
这种相互封锁与军事对峙,使得任何边境地区的空中活动都极易引发误判。
印度“阵风”战机的引擎还在边境轰鸣,但法国幻影在乌克兰的折翼与“万国牌”装备的痼疾,已成为压在南亚上空的另一片阴云。
当体系协同的软肋遇上关键装备的可靠性危机,即使再耀眼的“阵风”,也难以独自吹散边境的战争迷雾。印巴两国在军事高压下的每一步试探,都让国际社会屏息凝视——这片次大陆的天空,是否还能等来真正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