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消息,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穆尼尔元帅年内两度访美,二次行程中公开提及 “核武器可摧毁半个世界”。
这番言论在国际舆论场掀起波澜。作为南亚地区拥有核威慑能力的国家之一,巴基斯坦军方高层的表态不仅关乎地区安全格局,更牵动着大国博弈的敏感神经。
克什米尔问题始终是横亘在印巴两国之间的核心矛盾。自 1947 年印巴分治以来,这片土地已爆发三次大规模战争,小规模武装冲突更是从未停歇。今年 5 月,克什米尔控制线附近的枪击事件造成双方多名士兵伤亡,再度将两国关系推向冰点。该地区复杂的宗教构成与战略地理位置,使得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据统计,仅 2024 年上半年,控制线附近的交火事件就超过 300 起,造成平民伤亡逾百人。
穆尼尔元帅选择在美国发出强硬声音,背后有着深层的战略考量。美国作为全球军事强国,其在南亚的战略倾向直接影响地区力量平衡。巴方希望通过展示核威慑能力,向美国传递自身在印巴博弈中的底线,争取更多外交支持与军事援助。近年来,美国对印度的战略倾斜明显,多次与之开展联合军演并出售先进武器装备,这让巴基斯坦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全压力。
美国国务院近期将 “俾路支解放军” 列入外国恐怖组织名单,被外界解读为对巴基斯坦的一种示好。但从穆尼尔元帅访美期间的接待规格来看,美方态度仍保持着微妙的克制。在印太战略框架下,美国既需要巴基斯坦在反恐等议题上的合作,又不愿因过度支持巴方而得罪印度这个潜在的战略伙伴。这种左右权衡的姿态,注定了美国不会轻易在印巴问题上亮明底牌。
中国在印巴问题上始终秉持劝和促谈的立场。外交部长王毅曾多次与两国高层通话,推动双方回到对话协商轨道,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中方提出的 “双轨并进” 思路,既主张通过政治对话解决克什米尔争议,又倡导印巴两国加强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从根本上改善双边关系。但穆尼尔元帅的此番言论,显然与中方推动地区降温的努力背道而驰。
印度对巴基斯坦的核威慑言论反应强烈。总理莫迪在近期的公开讲话中强调,印度军队已做好 “应对任何威胁” 的准备。印度近年来持续加大军费投入,2025 年国防预算同比增长 7.5%,重点用于采购新型导弹防御系统和先进战斗机。这种军事扩张态势与巴基斯坦的强硬表态形成恶性循环,让南亚地区陷入 “安全困境” 的泥潭。
当前,国际社会对印巴局势的担忧持续升温。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已呼吁双方保持克制,避免采取可能加剧紧张的行动。但从实际情况看,克什米尔控制线的交火事件仍在持续,两国的军备竞赛也未减速。若任由局势发展,不仅会消耗大量经济资源,更可能让整个南亚地区错失发展机遇。
巴基斯坦此次的高调发声,或许能在短期内提升自身在博弈中的话语权,但从长远来看,过度依赖军事威慑而非政治对话,最终可能让其陷入更不利的战略处境。印度的强硬回应已经显现,国际社会的担忧也在加剧,如何在捍卫国家利益与维护地区稳定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是巴基斯坦面临的严峻考验。中国的劝和之声仍在耳边,是否倾听,考验着决策者的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