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报道,2025年7月16日,加拿大财政部网站上贴出的一纸公告,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千层浪。公告显示,自8月1日起,加拿大要扩大钢铁关税覆盖范围、收紧现有配额,对从美国以外进口的、含有“中国熔化和浇铸钢铁成分”的产品,一律加征25%的附加税。这意味着啥?意味着中国钢铁哪怕只是作为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掺进其他国家出口到加拿大的商品里,也得被加拿大“薅羊毛”。而且,加方这态度强硬得很,隐隐有让中企“卷铺盖走人”的架势,一时间,仿佛要营造出一种全面反华的紧张氛围。
海康威视(资料图)
7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宣布,从8月1日起,要对所有加拿大进口商品征收35%的重税。要知道,加拿大对美国的出口依赖度高达75%,这简直就是捏住了加拿大经济的“七寸”。面对占加拿大出口大头的美国市场即将关闭大门的威胁,卡尼政府没敢正面刚,而是选择了调转枪口,把中国当作缓解美国压力的替罪羊。这就好比一个受了气的小喽啰,不敢去找欺负自己的老大麻烦,却转身去欺负更弱小的路人,实在是让人不齿。
再把目光往前移一点,6月27日,加拿大干了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儿,它同时向中美两个大国“开火”:一方面对中国企业下驱逐令,要求海康威视这家在加拿大合法经营近十年,且从未收到过任何安全投诉的企业,在120天内关闭所有在加拿大的业务,理由竟然是“国家安全”,可又拿不出任何实锤证据;另一方面对美国科技巨头征收数字税。但特朗普一句“终止所有贸易谈判”的威胁,就让加拿大火速撤回对美政策,转而加倍对华强硬。这变脸速度,比川剧变脸还快,充分暴露了其在外交政策上的软弱和对美国的深深依赖,为了讨好美国,不惜牺牲和中国多年建立起来的经贸合作关系。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无疑是沉重一击。虽然中国钢铁出口加拿大的总量不算特别多,但这加征的关税,直接让在加的钢铁相关中企生意难做。超出配额部分加50%税,含中国成分的加25%,这一系列操作下来,中企在加的分公司或供应链不得不面临调整,很多企业可能真的得考虑撤出市场,或者大幅缩减规模。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也明确指出,加拿大这做法违反世贸规则,纯属单边保护主义,严重损害中方利益,中方“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钢铁(资料图)
那加拿大自己呢?看似是为了保护本土钢铁产业,避免被低价进口品挤压,但实际上,这政策是一把双刃剑,伤了别人也伤了自己。国内那些依赖廉价钢材的中小制造商们可就倒霉了,钢铁成本一涨,他们的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直线下降,有些甚至可能面临倒闭风险。而且,为了所谓的保护本土产业,加拿大政府还计划投10亿加元给本土钢企,优先政府合同,帮其转型。可这短期看也许能保护部分就业,但长期呢?很可能推高建筑成本等一系列社会成本,比如住房开工率已经出现下跌,开发商们都头疼不已。
从全球贸易格局来看,加拿大这种将经贸问题政治化的做法,无疑是对自由贸易规则的破坏。在G7峰会上,卡尼推销“反中产能联盟”,结果德法英日等国并不买账,德国法国直言这破坏贸易,英国更是表示这是加拿大的单边困境。可见,加拿大这种不顾国际规则,一味讨好美国的行为,在国际社会上也没得到多少支持,反而让自己陷入了孤立的境地。
中国可不是好惹的。早在2025年3月8日,面对加拿大此前的一些不合理举措,中国就宣布3月20日起对加拿大菜籽油、豌豆加100%关税,猪肉和水产品加25%。这一下,直接戳中了加拿大农业的要害。要知道,中国可是加拿大油菜籽的最大买主,菜籽油和豌豆占加拿大对中国出口的40%,每年能赚20多亿美元呢。加税后,加拿大农产品价格比澳大利亚、阿根廷的同类产品高太多,中国市场份额迅速被抢占,短短三个月,澳大利亚就拿下了加拿大在中国菜籽油市场30%的份额。如今,面对加拿大新的钢铁关税挑衅,中国也势必会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让加拿大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付出代价。
加拿大总理(资料图)
加拿大这一系列操作,看似是在玩一场政治博弈,实则是一场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闹剧。它在国际舞台上的信誉受损,国内经济也面临着诸多不稳定因素。希望加拿大政府能早日清醒过来,摒弃这种短视的、受美国操控的外交和经贸政策,重新回到平等、互利、共赢的正常轨道上来,毕竟,在全球化的今天,合作才是发展的主旋律,对抗只会让双方都陷入困境。这场加中贸易摩擦大戏,究竟会如何收场,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