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2025年上半年度证券公司债券(含企业债券)承销业务专项统计。该项统计范围包括证券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北京证券交易所承销绿色债券(含管理资产证券化产品)、低碳转型债券、科技创新债券、乡村振兴债券(含管理资产证券化产品)、“一带一路”债券、中小微企业支持债券、民营企业债券(含管理资产证券化产品)和中标地方政府债券的有关情况。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经过对比后发现,在上述八大类债券中,科技创新债券爆发式增长。2025年科技创新债券上半年承销金额达 3813.91 亿元,同比增长 56.5%,参与券商从45 家增至68家。另外,从券商市场份额来看,头部券商在巩固自身优势的同时,部分中小券商差异化突围势头猛进。如财信证券主承销低碳转型债券家数排名第一,金额排名第三;五矿证券在主承销中小微企业支持债券家数和金额两项统计中均排名第一。
科技创新债券爆发式增长
2025年上半年,作为科技创新债券主承销商的证券公司共68家,承销380只债券,合计金额3813.91亿元。2024年上半年,上述三项数据分别为45家、208只债券和2437.31亿元。对比之下可以看出,2025年上半年科技创新债券承销金额同比增长高达 56.5%,参与券商家数也大幅增长。
下表为证券公司主承销科技创新债券家数排名。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国泰海通、中金公司、华泰联合分别以46.73家、38.63家、34.67家、24.09家和21.69家分列前五名。
主承销科技创新债券金额方面,排名第一的中信证券主承销金额为711.01亿元。中信建投以 631.7亿元的主承销金额位列第二,与中信证券共同构成了第一梯队。国泰海通、中金公司分别以 484.35 亿元和 299.15 亿元的主承销金额排在第三和第四位。
科技创新债券发行大幅增长,与债市“科技板”上线有密切关系。
2025年5月,人民银行联合证监会发布公告,建立了债券市场“科技板”,重点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三类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并在债券发行上给予了差异化的灵活安排。“科技板”精准聚焦三类主体,构建“债贷股”联动的融资体系,有利于精准匹配不同生命周期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为实体经济注入更强创新动能。
中小券商、特色券商在细分领域实现突围
近年来在巨大的债券市场中,中小券商也在积极突围抢滩,在某些细分领域“弯道超车”。2025年上半年这一趋势更加明显。如财信证券在低碳转型债券、五矿证券在主承销中小微企业支持债券中排名跻身前列,引发行业关注。
数据显示, 2025年上半年度作为低碳转型债券主承销商的证券公司共17家,承销14只债券,合计金额83.5亿元。
中小券商、特色券商与有着雄厚国资背景的区域性券商在这一领域各领风骚。财信证券以1.5家的主承销家数位居榜首,平安证券以1.25家紧随其后。国融证券、国新证券、华安证券、中信建投这四家证券公司的主承销家数均为1家,并列第三。
低碳转型债券主承销金额方面,国泰海通和国新证券均以10亿元的主承销金额并列榜首,显示出它们在低碳转型债券承销业务方面的强劲实力。财信证券以 9.23亿元的主承销金额紧随其后,与前两名的差距较小。西部证券、平安证券、国开证券的主承销金额依次为7.5亿元、7亿元和6亿元。
中小微企业支持债券也是各大券商争夺的重点领域。2025年上半年,作为中小微企业支持债券主承销商的证券公司共32家,承销30只债券,合计金额118.2亿元。
其中,五矿证券以4家的主承销家数位居榜首,在中小微企业支持债券承销业务方面表现十分突出。浙商证券和国泰海通分别以2.33家和2.25家的主承销家数位列第二和第三。
中小微企业支持债券承销金额方面,五矿证券以11亿元的主承销金额位居榜首。长江证券和财达证券分别以 10亿元和9亿元的主承销金额位列第二和第三。国泰海通、申万宏源、方正承销保荐、中银证券、浙商证券、中金公司和国信证券的主承销金额依次递减,分别为8.79亿元、8.38亿元、7亿元、6亿元、5.15亿元、5.13亿元和3.96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