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清楚,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三年多。美国方面经历了领导人的更替,特朗普重新上台,本来外界期待这会促使冲突尽快结束,然而事与愿违。特朗普刚一上任便发出强硬声明,声称如果俄罗斯和乌克兰不能在50天内达成协议,美国将对俄罗斯的贸易伙伴实施高达100%的二次关税。这一举措毫不含糊,直接切断了俄罗斯的外部供应链,迫使各国必须选边站队。欧洲方面,北约秘书长吕特迅速响应,公开感谢特朗普批准的军援计划,同时表示欧洲愿意承担相关费用。
简而言之,美国提供先进武器,欧洲负责出资,乌克兰则坚守阵地抵抗俄罗斯的军事压力。这套策略看似是利用经济制裁与军事援助双管齐下,试图逼迫普京让步。然而,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对此表现得相当淡然,强调俄美之间的对话仍需继续,未表现出明显的紧张情绪。莫斯科股市甚至微幅上涨,但分析人士指出,这种表面繁荣难以掩盖俄罗斯日益显现的深层次弱点。
特朗普的威胁绝非空穴来风,他明确表示美国将优先向乌克兰提供顶尖武器系统,如爱国者导弹,但相关费用将全部由欧洲承担。如果谈判失败,100%的关税将立即生效,影响不仅限于俄罗斯商品,还涵盖那些与俄罗斯保持贸易往来的国家。这一措施极具威慑力,因为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严重依赖这些贸易伙伴。印度和日本迅速做出反应,印度政府已经开始研究对部分美国产品实施报复性关税,目标包括飞机和饮料等商品。
日本首相石破茂公开声明,强调日本将坚定维护自身国家利益。他解释称,美国汽车在日本市场销量不佳,主要是由于设计不符合日本消费者需求,比如采用左侧驾驶、体积庞大且油耗偏高,而这与贸易不平衡无关。与此同时,欧盟也在积极准备应对措施,布鲁塞尔官员已制定对美出口加征关税的详细清单。泰国、马来西亚、南非等新兴市场国家同样感受到特朗普警告的压力,面临高达25%至40%的关税威胁,这些国家的大使们正密集开会商讨应对方案。各国接连反击,使得特朗普宣称的关税“胜利”显得不那么牢靠。虽然特朗普吹嘘6月份通过关税政策赚取了250亿美元,但这些收入大多来自美国消费者的额外负担,且国际贸易紧张导致美国企业也遭受损失。
回到俄罗斯,虽然表面保持镇定,但两大明显短板已无处掩藏。首先是人力资源短缺问题。前线战斗激烈,俄罗斯军队伤亡惨重,据估计,到2025年夏季,总伤亡人数可能高达一百万。乌克兰征兵难题已是公开秘密,虽然俄罗斯官方未明说,但通过细节可见端倪。2025年7月8日,普京签署新法令,允许外国公民及无国籍人士加入俄军,政策将持续至动员期、戒严令或冲突结束。
这并非首次调整,早在2022年,俄罗斯已简化外国人入伍程序,2023年5月进一步放宽,到2024年1月更加快了外籍战斗员获得公民身份的进程。为何如此?因为国内兵员不足,必须依赖外籍士兵补充。英国国防部情报显示,2023年4月至2024年5月,俄军招募了1500多名外国人,主要来自南亚、东亚、前苏联国家及非洲。通过提供经济激励和公民身份吸引他们,但这些外籍兵员大多被派往前线充当炮灰。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东部的推进非常缓慢,部分原因正是人手不足和高伤亡率。智库估计,照此速度,俄罗斯完全控制乌克兰需耗时近89年。这一人力缺口无疑是俄罗斯的致命弱点。
其次是沉重的经济压力。西方冻结了俄罗斯大约3000亿美元的主权资产,能源出口也受到严厉制裁,迫使俄罗斯不得不节省开支。一方面,能源部长诺瓦克寻求与中国扩大石油和煤炭的合作;另一方面,普京于2025年6月27日宣布,从2026年起将计划减少军费开支。虽然表面上似乎是对北约增加军费的嘲讽回应,但实质上反映出持续三年战事带来的巨大财政压力。
俄罗斯2025年军费预算高达1700亿美元,占GDP的8%,但经济增长放缓至2.5%,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劳动力供给紧张。央行行长纳比乌琳娜警告称,战时经济增长已接近极限,资源正在枯竭。财政部将2025年预算赤字上调至GDP的1.7%,需要动用储备资金维持平衡。西方制裁令俄罗斯经济长期前景暗淡,工业产能受限,对进口依赖加深。回顾2024年,俄罗斯军费已经超过整个欧洲的总和,但2025年却可能面临经济衰退边缘。私营企业债务高企,市场需求萎缩,成本不断上升。普京表示军费调整取决于冲突走向,但现实是,战争若持续,俄罗斯的经济和人力将陷入更深困境。
至于美国,看似强势,却也存在痛点。特朗普承诺为乌克兰提供进攻性武器,用以打击俄罗斯境内目标,但军援规模远未达到泽连斯基的预期。中东战场耗费了大量美国防空弹药,爱国者导弹库存仅够满足五角大楼军事计划的四分之一。英国《卫报》报道称,美国实际提供给乌克兰的导弹数量有限,远不能满足城市防御需求。
7月13日,特朗普表示,6月份关税收入达到250亿美元,但这些收益主要由美国消费者承担。各国反击加剧了贸易紧张局势,印度和日本的报复性措施直接冲击美国出口。彭博社报道,美国官员可能在大阪世博会上制造摩擦,针对美日汽车贸易不平衡问题展开施压,但日本首相石破茂坚持认为,根本问题出在美国产品本身。各国纷纷维护自身利益,没有人愿意被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牵制。
总体来看,这场关税战与军事较量暴露了各方的软肋。特朗普试图用经济手段逼迫和谈,但各国的反击使他难以如愿。俄罗斯则因人力和经济双重劣势处境艰难。乌克兰依靠西方援助顽强抵抗,但军火库存有限,谈判桌上的态度仍取决于大国博弈。归根结底,冲突若持续,无一方能称赢家。唯有坐下来谈判,才有可能找到出路。但眼下,关键时刻,双方谁也不愿率先示弱。